高中地理中图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17:33: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B 2.D
【分析】1.该同学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由图中景点指向标可知,果树母本园在指向标的北方,观音阁在指向标的东边;由此可判断,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选B正确。
2.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辽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阳始终在其南边,南边为向阳面;所以朝南的一面生长快,年轮宽,朝北的一面年轮窄。选D正确。
【点睛】阳光充足的一面生长旺盛,每年长得多,所以年轮宽,北半球太阳都偏南,所以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较宽的一面是北。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4.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答案】3.A 4.B
【解析】3.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向南方,虚线为河流源头地区,地势高,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结合图中经纬度分析,该地位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南麓。北部虚线为分水岭。故A项正确。
4.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该地位塔里木盆地北部冲积扇,故B项符合题意。
5.(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广阔之地
B.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的顺序进行
C.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答案】B
【详解】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故选B。
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对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合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B.杭州西湖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
C.济南南部山区的河流分布状况
D.东北长白山地区的积雪分布状况
【答案】D
【详解】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有降雪,故选D。内蒙古草原的草类、杭州的植被、济南山区的河流都要在夏季观察更好,ABC不对。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路线观察和调查访问
B.路线观察和典型地段观察
C.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观察和问卷调查
8.典型地段观察有利于(  )
A.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B.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C.便于了解小区域的详细资料和图件
D.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答案】7.B 8.B
【解析】7.调查访问及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同是调查方法。故选B。
8.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观察可以对该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故选B。
【点睛】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
①世界地形图②地质锤③卫星定位仪④植物标本夹⑤羽绒服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0.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9.D 10.C
【解析】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不合适;另外夏季的南方山地,600多米的山顶温度不会太低,不需要带羽绒服,除以上两项之外的其他装备都是需要的。故②③④⑥正确。
故选D
10.一次考察活动在地点确定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规划考察线路,然后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再对考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考察报告。故考察步骤顺序是②③④①。
故选C。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地表观测点信息。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三题。
观测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
地层中的化石 恐龙蛋 三叶虫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11.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A.地质地貌 B.土壤 C.气候 D.水文
12.考察路线中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3.下列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11.本题主要通过地理野外考察所记录的信息,分析此次地理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通过表中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考察主要记录了沿线各点的海拔和地层中所发现的化石,据此判断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地貌。故A正确。故选A
12.恐龙生活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三叶虫生活于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裸子植物形成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盛行于新生代。故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③④,结合选项,C正确。故选C
13.恐龙、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三叶虫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应形成于海洋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重庆·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 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
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 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
15.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 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
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 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
【答案】14.D 15.D
【分析】14.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最低位于图辐的西侧,海拔高度为240~260米之间,A错误;甲、乙水平距离约为12千米,B错误;丙和①处崩塌地之间有山脊分布,丙不能看到①处崩塌地,C错误;甲乙丙丁四处中,②③滑坡体,以及东部的滑坡体都处在乙河谷的上游,暴雨后,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入河流到乙处,乙处含沙量大;甲河谷位于滑坡体上游,丙和丁河谷及两侧山坡没有滑坡体,因此甲丙丁四处暴雨后河流含沙量增加较少。D正确。故选D。
15.读图可知,③处崩塌地,穿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多,因此③地形成的高差最大;A错误;①处等高线最稀疏,因此①处坡度最小,B错误;无法判断崩塌物的体积量,因此C错误;④处的崩塌物滑落(从高往低)方向大致向南,D正确。故选D。
【点睛】滑坡是指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__处。
(2)沿①—A—②一线,坡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____村,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________。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________。
【答案】(1)③
(2) 呈陡—缓—陡的变化 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3) F 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
(4)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且较为平坦、开阔。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图文信息及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
火情瞭望台需要建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一般选择在高海拔且受地形阻挡视线少的地区。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都属于山峰,海拔都相对较高,但③处海拔最高,受周围地形阻挡最少,且在图中相对于中部地区,观测范围最大,所以最佳的位置应选在③处。
(2)
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坡度,①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陡,A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了A处之后,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坡度变陡,所以沿①—A—②一线,坡度呈陡—缓—陡的变化。
(3)
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F村,主要原因是根据等高线,F村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量大。而C、D、E处等高线相对于F处要密集一些,坡度较大,且背靠山地,平坦面积少,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也相对不便。
(4)
a处为何河流附近,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在森林中迷路,最好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
野外考察一般在夏季,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是因为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不易遭受洪水灾害。同时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危险少。
【点睛】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 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区域 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
调查内容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方法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
调查时间调查分工 时间:半天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植株编号物种名称……12……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要列出。
【答案】(1)调查季节为夏季且山地气候多变,降雨可能性较大,应携带防雨物品(雨衣/雨披);研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应携带防风、保暖衣物;山区户外紫外线强(非降雨时段),应携带防晒物品。
(2)选址:应位于景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少的自然林区;位置应随机抽样选取;面积:样方内应包含该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单个样方面积尽量最小,以减小工作量;数量:应多个样方(可选取3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表还应采集:植株的数量、高度、直径(或粗细)、覆盖度(覆盖面积)等。
【分析】本题以峨眉山研学实践为背景,考查植物的分布取样,主要考查地理实践力,属于创新题。
【详解】(1)天气角度应从气温、降水、光照等角度进行分析。峨眉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山区天气多变,要准备防雨雨具;所研究的区域海拔较高,气温低,风速大,要准备防寒和防风衣物;山顶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要准备防晒用品。
(2)为保证抽取样方的代表性、准确性,在选址、面积、数量方面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选址:应选择人为干扰少的区域,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增加数据的准确性,位置可随机抽取;面积:样方内应包括大多数的植物群落,提高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尽量小,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完成取样;数量:样方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增加工作量,但也不能太少,太少会降低准确性和代表性,为保证样方的代表性,应选多个样方(可选取3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为保证样方的数据全面性,准确性,还应采集植株的高度、数量、粗细、覆盖度、生长状况等。这样对于植物群落特征更科学全面。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下图为队员绘制的月亮湖及周边自然环境简图,下表为各采样点测定的湖水盐度(1千克咸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分比)。
采样点编号 盐度(‰)
1 8.4
2 8.3
3 8.2
4 8.5
5 7.9
6 7.8
7 6.1
8 7.9
9 8.2
10 8.1
(1)据图指出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合理之处。
(2)判断最接近月亮湖内泉眼的采样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考察队看到的天鹅等候鸟的来源地,并简述理由。
(4)有考察队员断言,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
【答案】(1)设置多个采样点,且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因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多个采样点均匀设置获取的月亮湖湖水矿化度数据更全面。
(2)7号采样点;附近湖水矿化度最低,且周围有芦苇和草甸生长。
(3)来源地:更高纬度地区(如西伯利亚、蒙古等地)。
理由:此时段,北半球更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食物缺乏,候鸟陆续南迁(月亮湖纬度相对较低,此时段气温较高,湖区食物来源丰富)。
(4)淡水泉补给流量稳定,不断为湖水提供盐分;区域气温上升,湖水蒸发加剧。
【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的变化,查考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可知,采样点分布由北往南,由湖边到湖中心,采样点数量较多,空间分布比较均匀。考察队员采样的目的是了解湖水不同点的盐度,采样点分布均匀,采样的数据才全面准确。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7采样点的盐度最低,只有6.1,是最近内泉眼的采样点。由于采样点接近内泉眼,泉水补给多,盐度低,且周围有芦苇和草甸生长。
(3)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全球共有八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3条路线经过我国,分别昌“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根据材料中的“天鹅”和“国庆假期”推断,这条路线是“中亚迁徙线”,天鹅等候鸟由西伯利亚(蒙古)迁徙到我国。原因是月亮湖纬度相对西伯利亚(蒙古)纬度较低,此时段气温较高,湖区食物来源丰富。
(4)影响湖水盐度的变化因素主要有湖水补给多少、湖水的蒸发量大小等,结合月亮湖的自然环境特征,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主要依据有:泉水补给稳定,不断补充湖水的盐分,使盐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量增大,盐分积聚,盐度上升。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查阅资料时发现夏季甲坡(见下图)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乙坡降低0.6℃,并且气温降低的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
(1)说明夏季的气温变化率甲坡小于乙坡的原因。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3771.2米,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坡有石河,山顶有冰川遗迹。西安市高中学校一般把秦岭作为重要的自然地理研学旅行基地。
(2)为保障秦岭研学旅行的安全与质量,请说出老师和学生需提前准备工具及原因。
2019年1月10日,西安市政府发布《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将对秦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答案】(1)①夏季,甲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气温的变化率小;②甲坡是阳坡,光热资源充足,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气温变化率小。
(2)①防寒:准备足够的保暖衣服,应对高山上的低温;②防滑:备好防滑鞋,应对低温结冰时路滑难行;③查阅资料:充分了解沿线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天气、地质地貌信息等;④规划:提前规划好考察内容、路线、考察点、宿营地点、交通方式等;⑤准备好考察必需的工具,有照相、定位导航、识别植物等APP的智能手机,防止迷路、方便联系,保证人身安全;⑥准备好记录用的笔、记录本等文具,以便随时记录,为返回后整理资料、写考察报告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坡面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天然湿地。
【分析】本题以秦岭位置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综合题要注重题中信息的获取。甲坡是南坡,乙坡是北坡。根据材料"气温降低的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盖度成负相关。“即太阳辐射越强气温变化率越小;降水越多,气温变化率越小;植被積盖率越高,气温变化率越小。夏季,甲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坡多,气温的变化率小;甲坡是阳坡,光热资源充足,植被茂密,盖度高,气温变化率小。
(2)旅游准备准备工作从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的设计,可从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和终料,设计旅游线路(用时、花费、宿营地点、交通方式、获取旅游信息量、满意程度出发前相关物品的准备(必要的衣物、鞋子、药品、相机等)等方面作答。秦岭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应准备足够的保暖衣服,应对高山上的低温;山坡有石河,山顶有冰川遗迹,冬季会有结冰,应备好防滑鞋,应对低温结冰时路滑难行;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充分了解沿线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天气、地质地貌信息等,为研学做好准备;做好规划,提前规划好考察内容、路线、考察点、宿营地点、交通方式等;注意安全保障准备好考察必需的工具,有照相、定位导航、识别植物等APP的智能手机,防止迷路、方便联系,保证人身安全;准备好记录用的笔、记录本等文具,以便随时记录,为返回后整理资料、写考察报告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奏岭的奏岭生态环境修复包括植被生态修复、水源涵并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水生态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秦岭绿道规划及建设他生态修复工作等八项主要任务。可从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方面来提高植被盖率;加强坡面治理,减缓水流速度,从而防治水土流失;加大治理水污染,改善环境,提高水质,保护天然湿地。
【点睛】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高中计划2020年暑假去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下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① 。
(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 。(选择题)
A.①溶蚀洼地 B.②冲积扇 C.③海蚀拱桥 D.④丹霞地貌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除去表中所列的形态、物质组成等项目外,还有 、 等角度。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②③代表的内容填入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② ,③ 。
(5)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2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在野外实习中作用或者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
【答案】(1)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土壤和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2)C
(3)地表植被、规模(分布、地质等)
(4)土壤颜色;土母质(气候、时间等)
(5)准备相机,拍摄地貌景观照片;准备GPS,可以定位;笔记本,可以记录信息;准备罗盘仪,可利用罗盘仪识别方向;准备雨伞、雨衣,预防下雨天被淋湿;准备帽子、防晒霜,以防晒伤等。
【分析】试题考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详解】(1)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可看出,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土壤和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2)图中①是天坑、②是三角洲、③是海蚀拱桥、④是沙丘,C正确。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有形态、物质组成、地表植被、规模大小、分布和地质等。
(4)从表中看②为描述土壤的特点,应为土壤的颜色。③是成土因素,主要为成土母质、时间和气候等。
(5)装备准备主要包括学习和实习的用品,另外是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如相机,可拍摄地貌景观、土壤、植被等照片;准备笔记本,可以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准备罗盘仪或GPS,用于定位。生活用品如准备雨伞、雨衣,预防下雨天被淋湿;准备帽子、防晒霜,以防晒伤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4.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广阔之地
B.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的顺序进行
C.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对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合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B.杭州西湖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
C.济南南部山区的河流分布状况
D.东北长白山地区的积雪分布状况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路线观察和调查访问
B.路线观察和典型地段观察
C.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观察和问卷调查
8.典型地段观察有利于(  )
A.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B.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C.便于了解小区域的详细资料和图件
D.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
①世界地形图②地质锤③卫星定位仪④植物标本夹⑤羽绒服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0.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地表观测点信息。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三题。
观测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
地层中的化石 恐龙蛋 三叶虫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11.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A.地质地貌 B.土壤 C.气候 D.水文
12.考察路线中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3.下列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2021·重庆·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 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
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 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
15.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 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
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 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__处。
(2)沿①—A—②一线,坡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____村,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________。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________。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 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区域 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
调查内容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方法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
调查时间调查分工 时间:半天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植株编号物种名称……12……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要列出。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下图为队员绘制的月亮湖及周边自然环境简图,下表为各采样点测定的湖水盐度(1千克咸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分比)。
采样点编号 盐度(‰)
1 8.4
2 8.3
3 8.2
4 8.5
5 7.9
6 7.8
7 6.1
8 7.9
9 8.2
10 8.1
(1)据图指出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合理之处。
(2)判断最接近月亮湖内泉眼的采样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考察队看到的天鹅等候鸟的来源地,并简述理由。
(4)有考察队员断言,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查阅资料时发现夏季甲坡(见下图)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乙坡降低0.6℃,并且气温降低的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
(1)说明夏季的气温变化率甲坡小于乙坡的原因。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3771.2米,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坡有石河,山顶有冰川遗迹。西安市高中学校一般把秦岭作为重要的自然地理研学旅行基地。
(2)为保障秦岭研学旅行的安全与质量,请说出老师和学生需提前准备工具及原因。
2019年1月10日,西安市政府发布《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将对秦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高中计划2020年暑假去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下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① 。
(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 。(选择题)
A.①溶蚀洼地 B.②冲积扇 C.③海蚀拱桥 D.④丹霞地貌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除去表中所列的形态、物质组成等项目外,还有 、 等角度。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②③代表的内容填入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② ,③ 。
(5)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2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在野外实习中作用或者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