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楚门中学 张君飞
识作者
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他经过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1879—1882),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
列夫·托尔斯泰
识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他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他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
知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写作背景
拓知识
《复活》故事梗概
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在基督教的复活节之夜引诱少女玛丝洛娃,导致其怀孕继而走向堕落。多年后在一次庭审上他认出被审判的对象正是玛丝洛娃。他以此作为反省的起点,由帮助玛丝洛娃出发,接触了解到更多无辜的苦役犯和高贵的政治犯,从而对自身所处的寄生者、剥削者阶层产生批判意识。而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的苦役犯玛丝洛娃,虽然一度沦为卑贱的妓女,但在公爵赎罪式关心照料的诚意与善意感化之下,恢复了天性中的善良纯真。在故事的结尾,流放途中的玛丝洛娃恰恰出于深厚的爱情,没有答应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他们二人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前情回顾
任务一
批注阅读,梳理故事情节
复活(节选)
初探玛丝洛娃 (隔栏相见)
激动、真诚
近看玛丝洛娃(长凳问旧)
厌恶、反感
细观玛丝洛娃(卢布插曲)
失望、动摇
深思玛丝洛娃(结束会面)
理解、爱怜
▲绘本中的玛丝洛娃形象
结合有关资料,简要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任务一
整体感知
任务一
探讨: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
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
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整体感知
任务一
探讨: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几次变化?这说明什么?
有三次变化。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开篇“你”与“您”的称呼不定:①面对自己曾经爱过的姑娘,用“你”会显得更加亲密。②但是想到自己残忍地抛弃了她,如今已形同陌路,且她身陷牢狱,内心充满了愧疚,用您跟正式,更体现尊重之意。③这个称呼的矛盾也是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的心灵矛盾。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会审后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的过程,写出了主人公迈出了“复活”的第一步,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
任务二
探究思考,把握人物形象
任务二
文中对玛丝洛娃的神态描写非常到位,请选择几处加以赏析。
神态描写 反映的内心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玛丝洛娃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伤害她的聂赫留朵夫,这使她的内心非常痛苦
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聂赫留朵夫提到两人的孩子,但孩子的夭折对玛丝洛娃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此时,玛丝洛娃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
赏析下面这段话表达的效果
1.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明确 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狡诈、贪婪、世俗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问题探究
鉴赏手法及效果
(一)细节描写
2.文中多次写到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睛,有何意图?
明确 通过典型的神态描写,刻画了玛丝洛娃现在对人的冷漠与敌视,也暗示她生活的不幸。
问题探究
任务二
玛丝洛娃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赏析。
①出场的时候是“抬起头,挺起胸部”“温顺表情”,看出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有钱人的装扮,就“嫣然一笑”,可见当时的玛丝洛娃想献媚于男人,正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
②等她认出眼前的男人就是毁了她的人,她不痛骂,不拼命,连最起码的谴责都没有,她只是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提了要请好律师帮忙上诉的事,同时向他要了十卢布,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表现她的贪婪、世俗。
③当聂赫留朵夫请求她宽恕时,她仇视冷漠,最后还向他投以那种想要取悦男人的笑。说明她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显现了她的空虚、麻木。
问题探究
任务二
玛丝洛娃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赏析。
但聂赫留朵夫的这一次探监仍然有效,他的出现使玛丝洛娃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诸如聂赫留朵夫为她打开的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聂赫留朵夫难以理解的残酷,她遭受的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使她觉得把坐在她面前的聂赫留朵夫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太痛苦了。这说明她没有死一般的麻木,也就有疗治的可能。
问题探究
任务二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一内心独白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聂赫留朵夫内心充满矛盾。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开始认识到自己犯的罪行,因此要帮助玛丝洛娃;但当他真正面对已经堕落了的变得丑陋的玛丝洛娃时还是有一丝犹豫的。此刻,他不知道该作出怎样的决定。
▲玛丝洛娃
问题探究
任务二
聂赫留朵夫怀着一腔热情前来见玛丝洛娃,要拯救她脱离困境,中途决心为什么又发生动摇了呢?
一方面,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一个“兽性之我”和“复活之我”的激战。
另一方面,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已经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最终他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见到了玛丝洛娃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以54-78节为例,聂赫留朵夫就历经了一个复杂的心里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聂赫留朵夫从一开始的愧疚到犹豫,内心发生了动摇,
②继而又下决心唤醒玛丝洛娃,
③但在面对玛丝洛娃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目光时又感到害怕退缩,心理变化复杂。
整体感知
任务二
请结合文本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特点。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处在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他在庭审后第一次去探监,一心一意要拯救玛丝洛娃,不仅要帮助她脱离牢狱,还希望在精神上将她唤醒。他前来见玛丝洛娃体现了他要赎罪的真诚,后来的动摇看出了他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斗争的结果体现了他的坚定性。这是一个正在走上复活之路的青年形象。
任务二
玛丝洛娃是如何看待和聂赫留朵夫的会面的?
玛丝洛娃只把聂赫留朵夫看成是一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的人。玛丝洛娃对于自己被判刑深感冤屈,面对苦役的处境深感悲愤,但她丝毫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会使她服苦役的命运有所改变,她对聂赫留朵夫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对他的话觉得可笑,她对聂赫留朵夫是不抱有幻想和希望的,内心是冷漠和抗拒的,“同他水火不相容”,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问题探究
拓展延伸
法官纷纷走到台上:领头的是体格魁伟、留络腮胡子的庭长,然后是那个脸色阴沉、戴金丝边眼镜的法官。此刻他的脸色更加阴沉,因为他在出庭前遇到在当见习法官的内弟,内弟告诉他说,他刚才到姐姐那里去过,姐姐向他宣布家里不开饭。
“看来咱们只好上小饭店去吃饭了。”内弟笑着说。
“有什么可笑的!”脸色阴沉的法官说,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
最后上去的法官就是那个向来迟到的玛特维。他留着大胡子,一双
下面是选自《复活》庭审的片段,写出了审问玛丝洛娃的法官们的众生相。请分析这些法官们的形象及其作用。
拓展延伸
善良的大眼睛向下耷拉着。这个法官长期患胃炎,遵照医生嘱咐今天早晨开始采用新的疗法,因此今天他在家里耽搁得比平时更久。此刻他走上台去,脸上现出专注的神气,因为他有一个习惯,常用各种不同方式预测各种问题。此刻他就在占卜,要是从办公室到法庭扶手椅座位的步数可以被三除尽,那么新的疗法定能治好他的胃炎,要是除不尽,那就治不好。走下来是二十六步,但他把最后一步缩小,这样就正好走了二十七步。
副检察官随着法官们进来。他还是那么匆匆忙忙,腋下夹着公文包,还是那么拼命摆动一只手,迅速走到窗边自己的座位上,一坐下就埋头翻阅文件,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为审案做着准备。副检察官提出公诉
拓展延伸
还是第四次。他热衷于功名,一心向上爬,因此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子,最后非判刑不可。这个毒死人命案的性质他大致知道,并且已拟好发言提纲,不过他还需要一些资料,此刻正急急忙忙从卷宗中摘录着。
书记官坐在台上另一角,已把可能需要宣读的文件准备好,然后把昨天才弄到手和阅读过的一篇查禁的文章重读了一遍。他想跟那个同他观点一致的大胡子法官谈谈这篇文章,在谈论以前再好好看一遍。
▲体格魁伟、留络腮胡子的庭长
拓展延伸
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
对这群法院审判人员的描写,让我们清楚看到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法院由这样一群道德沦丧、不务正业的坏人把持,必然会造成不公正的审判,也预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
下面是选自《复活》庭审的片段,写出了审问玛丝洛娃的法官们的众生相。请分析这些法官们的形象及其作用。
▲听到判决玛丝洛娃简直要哭出来
合作展演,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活动:合作展演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细节合作展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绘本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文本研读
任务三
作者将人物的心灵冲突放到了心理描写中去展现,同时又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变化外化了出来。例如对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的描写,呈现的是两个聂赫留朵夫彼此争吵交锋的过程,表达的却是主人公当时内心的冲突——坚持还是放弃?当他决定了要坚定初衷、一定要拯救玛丝洛娃的想法后,主人公又表现得非常果决,而且对玛丝洛娃的称呼也由“您”改成了“你”,少了客气生疏而多了亲密。
探讨: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灵冲突。结合课文中聂赫留朵夫的具体描写,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心灵冲突的。
文本研读
任务三
心理变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救赎玛丝洛娃的真诚和决心。正因为有了这种痛苦艰难的挣扎和抉择,主人公最终的选择和坚守才更具有美学价值,才更体现了人性复苏的光辉。
探讨: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灵冲突。结合课文中聂赫留朵夫的具体描写,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心灵冲突的。
▲聂赫留朵夫回忆之前的事陷入深深的自责
文本研读
任务三
在对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几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有什么作用?
一共六次写到她的笑。这几处笑容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是对他的鄙夷。
第一次:“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第二次:“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第三次:“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第四次:“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第五次:“她鄙夷不屑地微笑着”。
第六次:“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文本研读
任务三
在对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几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骨子里的鄙薄,这是她觉醒的前提条件。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丰富性。
▲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文本研读
任务三
文中谈话中间对玛丝洛娃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由她对自己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关系的定位可看出,此时的她对男人极其失望和厌恶,这源于她十年苦痛的经历。她只想利用男人获得利益。由这个“利用”可看出她当年的纯真荡然无存,已经堕落;然而对于遗忘的生活和记忆,她采用“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这样的做法,从中可以看出她面对生活的无奈和逃避,有一种用堕落来麻醉自己的意味,就使读者看到了玛丝洛娃如果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她的精神和道德又能够复活的可能。
文本研读
任务三
文中谈话中间对玛丝洛娃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能帮助玛丝洛娃“复活”,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曾多次对《复活》进行修改。在写到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中去探望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哭着恳求她宽恕,并且向她求婚时,在原来的稿子上,玛丝洛娃一下子认出他来,立刻非常粗暴地拒绝了他,说:“您滚出去!那时我恳求过您,而现在也求您……如今,我不配做您的,也不配做任何人的妻子。”
后来在第五份手稿中,改成玛丝洛娃并没有一下子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很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在认出了他以后,对于他的求婚,她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很轻率地回答道:“您说的全是蠢话……您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女人吗?您最好别露出声色,给我一点钱。这儿既没有茶喝,也没有香烟,而我是不能没有烟吸的……这儿的看守长是个骗子,别白花钱。”说完她哈哈大笑。
讨论:请根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来分析修改稿的好处。
拓展延伸--答案
在原来的手稿中,写她一下子认出了往日的情人,往日的记忆全部唤醒了,并且把所有的痛苦和仇恨都发泄了出来。
修改稿中,托尔斯泰把玛丝洛娃的感知、记忆、情感立体化了:首先,她没有一下子认出他来,说明分离日久,也说明往日的记忆深藏在情感深处,痛苦不在表层;其次,最活跃的情绪是眼下的职业习惯,见了陌生男人,只要是有钱的,便高兴起来,连对求婚这样的大事都听不到心里去,这正说明心灵扭曲之深和妓女职业对心灵的毒化之深,即使往日的情人流着泪向她求婚,她也仍然把他当作一个顾客,最本能的反应是先利用他一下,弄点钱买烟抽。说到不要向看守长白花钱时,居然哈哈大笑起来,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非凡。这更显示了玛丝洛娃的心理完完全全地妓女化了,因为在这样重大的意外事件的冲击下,它也依然密不透风,可见这些年来她心灵痛苦之深。
思考: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何含义?
①人性的复活。一个沉迷声色的内心空虚的花花公子,当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