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建党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员可谓顶天立地
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惊天动地
一、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二、改天换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三、翻天覆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四、惊天动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实现强国大业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第一单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别了,“不列颠尼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任务一:追寻历史印记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一、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善下图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年代尺的绘制。
1840 1900 1911 1919
1956 1966 1978 1997 2020
1921 1926 1931 1936 1937 1940 1945 1949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国共合作 九一八事变 长征胜利 日军全面侵华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
十年建设 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民党一大——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2、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日本全面侵华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日本投降
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南京解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1、1949年10月—1956年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1956年底—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或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挫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7】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形成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带领党和人民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2017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如:从被迫开门到主动走出去,从自卑迷茫到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用血汗与坚韧迎来了一个真真正正属于中国人的崭新时代!
二、请用一句话解说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要求:①展现道路曲折;②体现民族心理;③揭示历史意义。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P3、4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江西)
(贵州)
(四川)
(陕西)
(甘肃)
“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实现了三件事:
展示力量(队伍未被打散,还能经常打胜仗)
宣传革命(打了很多胜仗,扩充了队伍,11省两万万人民知道了红军的存在)
播撒火种(建立了许多地方苏维埃政府、地方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北后留下一万多精干)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习近平
背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经过367天的努力,红军取得长征胜利。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1940年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P3、40
P3、8、12
P40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历史意义:
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以及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感化了日本军民,促使他们反思战争,对两国交往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背景: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1940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P3、40
P3、8、12
P6
P40
P13
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主的生活。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962年焦裕禄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P3、40
P3、9、12
P6
P1、2、4、64
P40
P13
1940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1962年焦裕禄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历史意义:
彰显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
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新中国建设树立了榜样。
背景:兰考县三年自然灾害和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962年焦裕禄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1997年香港回归
P3、40
P3、9、12
P6
P1、2、4、64
P1、3、6、8、9
P40
P13
P64、65
1940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1997年香港回归”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标志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背景:香港在1841年至1898年期间被三次割让英国,历经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那些年
香港从1841年—1997年被占领,共156年。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
1982 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篇 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962年焦裕禄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1997年香港回归
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P3、40
P3、9、12
P6
P1、2、4、64
P1、3、6、8、9
P5、6
P40
P13
P64、65
1940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向着彻底战胜病毒、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目标大步前进;
中国人民展现的民族气节与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背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人民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学习活动三: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一、熟读文本,梳理革命者的主要事迹,探究人物形象。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革命领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行者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内外压迫者,恢复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的革命先辈是一群为国家前途与民族未来奋不顾身、顽强抵抗的革命英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团结、真诚合作、致力于民族发展大业的政党;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是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有信心的革命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深明大义、团结一致的民族。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二)
《长征胜利万岁》
红军
红军成功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真正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壮举:行军时间之久前所未有(超过二百六十七天);行军路程之长前所未有(走过十一个省,最长达两万五千里路)。
中国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顾全大局、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牺牲奉献、始终不忘革命、不忘救国救民的人民的军队。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三)
《大战中的插曲》
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
拯救日本小姑娘并将其送回日本,给日本官兵写信进行政治工作。
以聂荣臻为代表的八路军是一支正直善良、团结协作,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而战斗的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革命队伍。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四)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中国共产党
在香港租期行将届满之际,我国政府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和多达22轮的谈判,与英国政府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根据“声明”,1997年7月1日0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政党。
形象主体: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五)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4亿中国人民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等地考察调研,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主持一系列会议,发表一系列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要求,为抗击疫情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决定对武汉“封城”,因时因势部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党中央的号召下,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加入抗疫队伍,筑起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以武汉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抗疫行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坚毅果敢、指路定向的领导力,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的政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精神内涵的民族;更是一个重视生命、提倡科学、懂得反思、胸怀博大的民族。
知 识 拓 展
一、基本概念: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二、主要特点: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三、主要内容: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四、文体结构: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作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一般包括: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文体知识
一、概念: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特点:
(1)真实。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
(2)广泛。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3)突出。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其他人物也要有个性。
三、分类:(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
(1)亲笔回忆录: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
(2) 口述回忆录: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文体知识
回 忆 录
一、概念:也叫消息,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 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倒金字塔结构)
(1)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新闻发生的历史因素、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
以暗含在主体中。
(5)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
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文体知识
新 闻
三、要素:(5W+H)
主: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
辅:事件的起因(why)、经过(how) 、结果 (what)
四、特点:
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
五、体裁分类:
1、新闻报道:消息(广狭之分)、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
2、新闻评论: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
3、新闻副刊: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
新 闻
文体知识
一、概念: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分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关于通讯
一、概念: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二、叙述表达: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关于消息
文 体 开幕词 回忆录 新 闻
会议或活动介绍人
重大会议或活动开幕
会议或活动参与者
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或办好活动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标题、称谓、正文
宣告与引导
历史亲历者
需要通过回忆记录某段历史或往事
对历史或往事不了解的客体
以个人为主线,记录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无固定格式
演绎与重现
事件见证者
需要对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一般为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记录与传播
使用情境
写作内容
结构特点
作者角色
针对对象
写作功能
对某一事件不知情的客体
知识归纳
学习任务二:品味红色经典
学习活动一:标注词句,体会“站”的豪情
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思考文本语言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
1、称呼意识:
称 呼 作 用
“人民” “我们” 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拉近了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讲话的号召力与说服力。
2、用词意识:
词 语 类 型 作 用
“渴望”“英勇” 修饰语 使表达饱含情感
“绝无”“从来”“从此”“必然” 强调词 表明强烈态度和坚定信念
3、句式意识:
句 式 类 型 作 用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判断句 对会议顺利召开的成就感及展望祖国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转折句 突出人民斗争的力量,激励人民继续奋斗
“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反问句 强化表达了作者的革命豪情与建设热情,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排比句
集中阐明胜利必须的条件,增强语言气势
全文最后四句 祈使句 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学习活动二:重视场面,体会精神感召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时间与地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且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作者运用具体的场面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请梳理文中几个重要场面,思考作者在记录场面时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知识清单:
场面记录 场面特点 表达方式 表达特色
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红军长征到达北上抗日根据地(陕北吴起镇)
吴起镇战役取得胜利
欢乐热烈
紧张有序
激动兴奋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呈现场面,营造历史氛围
突出抒情,即便在叙述议论时也常含有浓郁的情感,无不让人感受到长征精神对人的感召力量
学习活动三:回忆过程,阐释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一文,复述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女孩的过程。要求:①注意过程的完整性;②关注细节;③语言简洁明了。
1、复述过程:
拯救主体
拯救背景
拯救系统
拯救过程
救起
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她们的父亲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
由八路军团队协作完成,体现人民军队强烈的人道主义关爱之情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性质
及时抢救和治疗
我们的医务人员
“我”的指示和部队战士
送到指挥所
关心、安顿、抚慰
“我”
“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
“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
“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于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
解析:
“抱”“嘱咐”“牵”“喂”等动词和“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用小勺”等细节刻画出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呵护;关心伤势、安排吃奶等显示了八路军考虑得周全。在八路军的精心照顾下,美穗子从“开始不肯吃”到“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再到“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最后到“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表现了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1、描述细节:
学习活动四:参看史料,感悟革命思考
在空袭中被抛弃的孩子在哭泣
抗战期间参加征兵的小战士
聂荣臻与八路军战士照顾日本小姑娘
图片资料:
镜头下的儿童
文字资料:
为了日本而不得不征服匪贼,这就是战争。学校的老师,官员,寺院的和尚,都是这样教我的。我成了为国尽忠的士兵来到了战地。但是,我在旗帜的波浪中被欢呼送行,却暗暗掉着眼泪。出国以来,干了些什么呢?父母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我自从到了中国,完全成为所说的战争奴隶,眼光变得短浅,因为拿刺刀对着什么也没有拿的中人可以忘乎所以。我们枪杀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在田里干活的老百姓,烧光老百姓的家,随意蹂躏妇女。
所说的匪贼不是别人,而是在田地里努力干活的老百姓;所说的坏人,也不过是为了防止侵略者们破坏和平的幸福生活而斗争着的人们。
这种战争的真实被人们所隐瞒着。在“战争”的名义下,上从师团长,下到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士兵,一般在人世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干的事,有人类良心的人绝不允许干的坏事,在大白天就可以公然进行。我们在战争中干了些什么?对于那些为蒙骗国民而热衷撒谎的当权者,我在憎恨的同时,感到自身也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因为失去了人性,我曾给世上的人们带来多大的应受诅咒的悲参的不幸 ……
《三光——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述》
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写给日本官兵的信。揣摩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感受其表达上的特点。
段 落 用 意 表达特色
1
2 3 4 5 述救助,表态度
指责任,站立场
明性质,比做法
表决心,发号召
析原因,说反噬
观点明确,典雅庄重,义正辞严,情理并重,言简意明,多文言词汇和成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对于这封信的写作缘由,聂荣臻是这样阐释的——主要是对敌进行政治工作,这就是毛泽东说的“长征是宣传队”传统的延续。这件事成为“中日人民友好佳话”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描绘了一群善良的中国人,而是这件事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战争的正义性,以及这种正义的强大力量。回忆录的后半部分用较长篇幅写新中国成立后寻找美穗子、美穗子事件的影响以及接见来访的美穗子等后续情况,展现了这件事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彰显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百姓心中的分量。
学习活动五:直击现场,比对历史材料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请从课文中找出消息描绘的现实场景、穿插的历史材料以及表达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现实场景 历史材料 对比维度 情感表达
时间:晚6时15分至7时45分
地点: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事件: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王子宣读女王赠言,英国海军士兵降下英国国旗(第二次降旗)
时间:下午4时30分至4时40分
地点:港督府
事件: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的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
今昔纵比:
港督府建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蒙蒙细雨”“日落余音”
“永远都不会有”
“最后一次”
“成为历史的陈迹”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今昔纵比:
156年前英国的升旗与今日降旗的对比
“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的背景”
“雨越下越大”
“降下了米字旗”
时间:子夜时分
事件: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第三次降旗),五星红旗升起
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横向对比:
英国米字旗与中国五星红旗易帜的对比
“最为世人瞩目”
“冉冉升起”
“从此恢复”
时间:7月1日0时40分
地点:南海
事件: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治香港的精确时间
今昔纵比:
英国过去“从海上来”,如今“从海上去” 的对比
“很快消失”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的作用:
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纵深感,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比、现实与现实的横向对比,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实意义,作者的情感态度也更加鲜明。
学习活动六:品读人物,走近时代楷模
“以事写人”和“以言见人”是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明确文章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记录了人物哪些个性语言,从中总结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
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引子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是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
带领县委班子深人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赞扬了焦裕禄在抗灾斗争中的英雄气概
身患肝癌但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热爱群众,不惧病痛
赞扬了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患癌住院但依旧关心兰沙丘 考人民
正面塑形: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赞扬了焦裕禄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怀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兰考人民
侧面衬形:“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人民 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赞扬了焦裕禄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
学习活动七:探析事件,鉴赏语言魅力
参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请给本文九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拟小标题。标题可以从文中引用或提炼,也可以自己概括。
1.阅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梳理文章分的主要内容,挖掘典型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与意义,找出作者对这些事件的观点和情感,尝试归纳写作特色。学习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写作特色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 “我们挺过来了!”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中的贡献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长江巨屏”连续推出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指出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的精神品格。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实践,总结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民日常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抗疫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的贡献。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图景,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回顾与总结、叙事与思考融为一体;采用概括式叙述的方式,挖掘典型事件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全文视野宏阔、思辨深刻。
示例:
①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批注: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2.本文在叙述中使用了很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还使用了一些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请找出几例进行赏析,说明这些句子的使用效果。
③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批注: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②“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④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批注:采用格言式的句子,对疫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学习活动八、比较异同,探究特色表达
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之处 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一般多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重在写人,把人放在突出位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重在记事,但也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同属新闻,且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