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6 10: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张若虚
情境
为了传承中国古典诗歌,打造诗意班级,
我们准备举办“生命的诗意”金秋古典
诗歌班会。《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
盖全唐”的盛誉,我们将推出这首诗作
为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名片亮相。
活动一
活动一:融情入声,诵读吟咏
融情入声,诵读吟咏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悠长 哀怨 低回 平缓 高亢



魏晋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2
4
12
15
2

活动二:
寻言观象,“月”字飞花
活动三:
于言赏月,追寻诗心
这是一轮 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景中之月
“生”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 ,景象壮观,幽美邈远。
这是一轮 月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景中之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是一轮 月
写“江流” 宛然前行,写“芳甸”,写“花林”繁花满树,写“流霜”无从觉察,写“白沙”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其实句句都是在写月的空明朦胧、一尘不染。 写“空”写“无”,表现月的孤独无依,突出这一轮“皎皎”“孤月”。
月下之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天》
良辰美景引发对生命与宇宙的思索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人生苦短,但人生代代也是无穷的、永恒的。
哲理: 人生易逝,唯
江月永存、宇宙永恒。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理中之月
这是一轮 月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情中之月
“白云” 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扁舟子” 上的游子。“青枫浦” 为地名,“枫”“浦”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 “不胜愁”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
“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
这是一轮 月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情中之月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 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这是一轮 月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情中之月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这是一轮 月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
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情中之月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前后意象区别: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这是一轮 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情中之月
这是一轮 月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意象小结
月光温润,人皎洁如玉,月映出爱慕之柔情。
月色清冷,人长夜不眠,月勾起相思之情意。
月出永恒,人生忽如寄,月带来苦短之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