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运动的快慢 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4 19: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龟兔赛跑
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白兔骄傲自大,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而乌龟在落后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不懈,“裁判员”判定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胜利。
开始阶段
比赛途中
最终胜利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难点)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知识链接:长度及时间的单位.
1.物理学中,把   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速度公式:   .速度的基本单位:   ;
常用单位:   .1 m/s=   km/h.
 3.6 
 km/h 
 m/s 
 v=
 运动快慢 
 路程与时间之比 
课前预习
3.阅读课本第20页“小资料”,填写以下物体的速度:
蜗牛:   ;
人步行:   ;
喷气式客机:   ;
磁浮列车:   ;
同步卫星:   .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速度   的运动.
5.通常用公式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   ,
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v=
 不变 
 直线 
 3 070 m/s 
 约120 m/s 
 约250 m/s 
 约1.1 m/s 
 约1.5×10-3 m/s 
知识点一 速度
【例1】(核心教材母题:RJ 八上P19,YH八下P48)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如果用   (选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研究方法相同.
 甲 
 能 
【变式训练1】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 m/s=   km/h,72 km/h=   m/s.
【变式训练2】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最接近( )
A.1米/秒  B.10米/秒 
C.1厘米/时  D.10千米/分
A
 20 
 18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③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如果物体经过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时,那又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2s内运动了100m
3s内运动了900m
= 50 m/s
= 300 m/s
=?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例2】(核心教材母题:RJ八上P21,YH八下P4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1)   (选填“甲”或“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运动的路程,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相同 
 大于 
 大于 
 甲 
【变式训练3】如图是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为图乙所示,则甲、乙之间的路程为   km,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h.
 0.5 
 40 
 80 km/h 
【例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0 s内通过125 m,那么它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 )
A.2.5 m/s  B.10 m/s  C.12.5 m/s  D.无法判断
A
【变式训练4】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例4】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2∶1  B.3∶1  C.2∶3  D.3∶2
D
【变式训练5】(2021南召)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4∶3  B.5∶2  C.2∶5  D.6∶5
【归纳总结】(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不变量,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速度均匀增大)
A.匀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静止 D.匀加速运动
【例5】动手画一画物体做以下运动的图象. 
如图所示
A B C D
【变式训练6】(跨学科·日常生活)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h.
 1.5 
限制最高速度为40 km/h
知识点三 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6】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多大
(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车站 里程/km 到站 发车时刻
福州 0 7:12
莆田 105 7:54 7:56
泉州 174 8:17 8:19
厦门 276 9:02
解:(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莆田行驶的路
程为s=105 km-0 km=105 km;列车7:12发车,
7:54到达,则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时间
t=42 min=0.7 h;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
v==150 km/h;
(2)由表得,7:55时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瞬时速度为0;
(3)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厦门行驶的路程为
s1=276 km-0 km=276 km;
列车从福州到厦门行驶的时间为t1=1 h 50 min=
≈150.5 km/h.
答:(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0;(3)列车从福州到厦门的平均速度为150.5 km/h.
【思路点拨】1.变速运动可以用v=来计算平均速度,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计算题答题规范要求:
整个答题过程:在“解”的后面写出公式及代入数据,算出结果,最后“答”.
(1)写公式时,可以写原始公式的变形式、推导式.
①物理量符号书写要规范,不能像解数学一样,用x、y等字母代替.
②尊重题目里原有的符号,题目中已给出的符号不能更改.
③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同类物理量用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语言简练、准确.
(3)计算过程中代入的数据必须带单位,不能出现除号,而是用分数线代替.
(4)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题目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除不尽,有规定的, 就要严格按要求取有效数字的位数,多取少取都不行;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83.3%;题目中间过程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变式训练7】(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2021年12月30日,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安九高铁)开通运营,安九高铁自安庆西站引出,终至九江市庐山站,全线长约176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全线设安庆西、潜山、太湖南、宿松东、黄梅东、黄梅南、庐山7座车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按设计时速从安庆西直达庐山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2)宿松东站到合肥南站线路长约244 km,请问G8396次列车(信息查看下图)从宿松东站到合肥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1)按设计时速从安庆西直达庐山最少需要的时间
t=≈0.50 h
(2)G8396次列车从宿松东站到合肥南站所需的时间
t'=1 h 37 min≈1.62 h
G8396次列车从宿松东站到合肥南站的平均速度
v'=≈150.62 km/h
答:(1)按设计时速从安庆西直达庐山最少需要0.5 h;
(2)G8396次列车从宿松东站到合肥南站的平均速度为 150.62 km/h.
1.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
D
随堂检测
2.如图是小球A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相应位置,则小球A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运动
B.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越来越慢
D.无法判定
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C
4.(2021阳春期中)体育课上,测得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分别为14.3 s、13.9 s和16.0 s.由此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快慢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
   ,丙同学的平均速度是   m/s.
 6.25 
 时间 
 乙 
5.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是丰富多样的,有的速度很大,有的速度很小.刺猬是哺乳动物中的“慢跑冠军”,它用15 min跑了260 m,它的平均速度是   .
 1.04 km/h(或0.29 m/s) 
(1)求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90 km/h,求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
6.(跨学科·日常生活)沈阳到天津的G130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沈阳 北戴河 唐山 天津
到站时间 16:11 16:44 17:20
发车时间 13:20 16:14 16:48
里程/km 0 426 680
解:(1)t=17:20-13:20=4 h,
v==170 km/h;
(2)t1=16:44-16:14=30 min=0.5 h,
s1=v1t1=190 km/h×0.5 h=95 km.
答:略.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2.5 km/h比5 m/s的速度大.( )
3.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
4.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 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5.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
√ 
×
×
×
√ 
易错辨析
【重难易错】一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跑到50 m时速度大小是9.5 m/s,在10秒末到达终点冲刺时,速度大小为11.5 m/s,这名运动员在百米赛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11.5 m/s  B.10.5 m/s  C.10 m/s  D.9.5 m/s
错因分析:容易受运动过程瞬时速度的干扰,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C
定义:
速度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字母 v 表示。
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什么是“单位时间”呢?
单位时间是指一个时间单位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所选单位,比如说1s,1min,1h,1天,1周,1月,1年等,它们都是单位时间。
速度
公式:
变形式
s是路程,单位是m
t是时间,单位是s
国际单位:m/s或m·s-1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km/h或km·h-1 ,读作“千米每小时”。
单位
一些常见的速度(m/s)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