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15: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也被称为 “文学的白衣天使”。
“文学的白衣天使”毕淑敏
“文学的白衣天使”,是作家王蒙送给毕淑敏的一个称号。一方面从文,一方面行医,这几个字便再贴切不过地概括了毕淑敏的特质。
毕淑敏十六七岁便来到海拔五千米的青藏高原阿里当兵入伍,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毕淑敏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她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数百万字。
毕淑敏的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似乎人人所经所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困厄( ) 濡养( )
麾下( ) 嘟囔( ) 灰烬( )
自惭形秽( ) 间不容发( )
金戈铁马 形销骨立
抽丝剥茧( ) 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 ) 相得益彰( )
可望而不可即( )
mào
zǎn
yòu

è

huī
dū nɑnɡ
jìn
huì
jiān

jiū
jiānɡ
zhānɡ

不要读成“suì”。
注意区分:欢呼雀跃 声名鹊起
字词积累
多音字

( )间不容发
( )间隙
jiān
jiàn

( )积攒
( )人头攒动
zǎn
cuán

( )抽丝剥茧
( )剥皮

bāo

( )菌子
( )细菌
jùn
jūn
【串句记忆法】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通信从来没间(jiàn)断过。
fà,头发。
形近字
僵( )
缰( )
jiānɡ
jiānɡ
疆( )
jiānɡ
李代桃僵
边疆
缰绳
销( )
硝( )
xiāo
xiāo
消( )
xiāo
形销骨立
消失
硝烟
戈( )
ɡē
弋( )

金戈铁马
游弋
坍( )
tān
彤( )
tónɡ
坍塌
彤云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间不容发:(jiān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3.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4.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词语集注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
安放自身
盛着爱恨 
盛放事业
整体感知
结合对本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梳理其论证思路。
引出话题
人需要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如何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意义,提出把小屋扩建成大厦
(1—6段)
分析话题
(7—18段)
总结升华
(19、20段)
1.再读课文,概括1--6段主要内容,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论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精读课文
2、作者认为第一间精神小屋应该怎样布置才是美的?
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让爱比恨多。
走进第一间小屋
3. 结合文章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
走进第一间小屋
光明温暖
4、为什么第二间精神小屋要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认为要怎样去建?第二间小屋的理想效果是什么?
走进第二间小屋
坚固优雅
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走进第二间小屋
坚固优雅
5、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16
6、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
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
走进第三间小屋
独特安稳
5.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精读细研
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6.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精读细研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 身

(我很重要)
爱与恨
事业
合作探究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毕淑敏语录
1、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2、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3、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拓展积累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拓展训练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