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教案(导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故乡 教案(导学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30 19: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
命题人:常洁 审校人:九年级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3/9/16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2.品味关键句,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4.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悟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3.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4
《故乡》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其中的主要要素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环境:A社会环境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主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5、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著: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阿Q正传》。
6、背景:本文是作者以他1919年底返回浙江老家搬家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创作的小说,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人生感受,在本文中都有反映。
二、自主学习
1.查字典、词典,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骨( ) 断茎( ) 鄙夷( )
折了本( ) 嗤笑( ) 恣脽( ) 无行缺土( ) 瓦楞(  )
胯( )下 獾 ( ) 秕( )谷 鹁鸪( )( ) 髀( )
絮絮( ) 瑟( )索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三、精讲巧练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
《故乡》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 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文章以 为线索。
(2)本文着意于一个“变”字,运用 的手法体现主题。
2、跳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闰土的语句,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性格特点
二、精讲巧练
1、闰土为什么会变成“木偶人”呢?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故乡》第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⑴反复读课文,思考一下,杨二嫂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阅读课文,指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说一说“我”对故乡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4、 “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精讲巧练
1、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什么?
《故乡》第四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分析总结闰土、杨二嫂、“我”的人物形象
探究本文主题
二、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中几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请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三、中考连接 2004年辽宁省
①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子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圃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③“阿!闰土哥,——你来了 ……”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⑩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予,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2、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和第 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选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
5、选文出自鲁迅的哪部短篇小说集 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位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的朋友,后来他曾和鲁迅一起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这个人物是谁 简要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