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及“你知道吗”。
1.利用调查表进行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及价值。
2.经历调查整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参与实践调查,利用调查表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数据。
制作课件,准备硬币、滴管、干布。
▍流程一:实践调查
(一)完成练习七第6题。
谈话:课外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拓展视野。开学以后,你已经阅读了几本课外书?
提问:如果要了解我们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指出:为了方便收集数据可以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出示书中的调查表:
调查表
你本学期读过的课外书有多少本?(在□里画“√”)
5本以下□ 5~10本□ 10本以上□
提问:调查表中有哪几个项目?可以怎样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提问:你能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说说自己的感受或感想吗?
说明:这是一道活动题,组织活动前,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根据班级实际对调查项目做适当调整。例如,本班多数同学一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本数在3~5本,就可以把选项调整为:3本以下,3~5本,5本以上;呈现调查表后,要以先简要介绍设计调查表及使用调查表收集数据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调查表在小组里进行调查,并完成统计表。
(二)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提问:你的视力是否正常?班上其他同学呢?
2.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个同学的视力情况?怎样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设计调查表?
3.出示调查表,自由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结果,完成书上的统计表。
4.展示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说说是怎样用调查表收集数据的,怎样整理和汇总数据的。
5.根据数据进行一些分析,并对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做出评价,提出一些改变不良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的建议。
说明:教学些题时,要做好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并记录自己的视力情况,准备好足够数量的调查表。要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体会设计调查表的方法。要精心组织调查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展开。要教给学生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具体说说通过调查,对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有哪些了解,怎样评价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又要让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用眼习惯,有哪些好的建议。
▍流程二: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出示习题。
小小统计员。
下面是某小学四(1)班开展回收易拉罐活动的统计果。
(1)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该小学四(1)班回收易拉罐的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
(3)你估计他们八月份收易拉罐的数量可能是多少?
1.提问:我们班的同学有回收易拉罐的习惯吗?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废物再利用开始。
2.第(1)问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对于学生来说较简单,只需要看清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和条形图所对应的数字即可。教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第(2)问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从二月到七月,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据此分析原因即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先说一说,最后集体评价最有价值的原因。这属于开放性的试题,对于以后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并制定决策起到铺垫的作用,这里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4.第(3)问要求学生先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信息,再进行合理的估计。学生估计得合理即可,向学生说明你所估计的数值在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支撑的理由。
▍流程三:动手做
1.出示“动手做”的问题。示范并向学生说明操作方法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先请学生估一估最多可以滴多少滴。
3.学生动手操作,比较每次实施的结果,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4.让你用一个数来表示实验结果,选择哪个数比较合适?
▍流程四:你知道吗
分别出示每个统计图。
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单位“万吨”“每平方千米人口数”的含义。
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是什么,分别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可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特色的统计图,与同学交流。
说明:这类统计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教学时注意避免片面夸大这类统计图的作用,防止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流程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些什么呢?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流程六:布置作业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的时间请同学们完成一项调查,调查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可分成女生组和男生组进行调查,根据统计所得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再根据你的整理,写出你的调查心得。相关标准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