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04 20: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1页的第6~11题。
1.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能根据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运用过程,积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规则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流程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引导:我们已经复习了除法计算。想一想:在“数的世界”里,除了除法计算,这学期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生:还有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要进一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要进一步学会用不同策略灵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正确地、熟练地列式解答,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流程二:练习混合运算
1.回顾内容。
引导: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整数混合运算,大家回顾一下,学过哪些类型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同桌可以互相说说。
交流:说说你掌握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和它们的运算顺序。
指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做整理与复习第6题。
出示题目:(32+48)×(97-57) 84-80÷16×12
972÷(720-21×33) 125÷[(572+78)÷26]
让学生先看看每题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交流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进行巡视。
评讲:展示交流,先检查运算顺序,再检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第一小题怎样脱式简便一些;第二小题先算哪一步;第三小题括号里怎样算。
小结:进行混合运算的前提是看清运算顺序,其次是每一步都要认真算对;还要注意计算时,暂时不算的要在递等式里抄下来。
▍流程三:解决实际问题
1.回顾解题步骤和策略。
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学习过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大家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板书: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呢?(板书: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一般步骤解决,要弄清条件和问题,必要时可以列表整理;要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确定怎样计算,正确列式解答,并且注意检查、反思,确定结果正确后写出答句。
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题目中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分析:根据条件、问题,你感觉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策略比较方便?
提问:你能从条件想起,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交流)
交流: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一种思路后,就再指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领会、理解)还可以怎样找有联系的条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问:都是从条件想起,为什么想到的解答过程不一样呢?(每一步找的有联系的条件不一样,这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就不一样)
说明:有联系的条件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一样。只要是从有联系的条件里求出的新条件是解决问题需要的,都是正确的,关键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
解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数量间的联系,找出了不同的思路,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思路列式解答。
反馈:第一种解答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呢?
提问:要检验问题的结果对不对,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谁来说一说,怎样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板书算式)
说明:可以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解答方法检验解题对不对。
回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样想的?
小结:这是连除实际问题,一般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就能比较容易找到可以求出的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引导:了解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想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思路?自己先思考,如果需要可以把你的不同想法记录下来,等会儿交流。
提问: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思路,各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的解法)
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独立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可以怎样解答?(板书算式)这又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板书算式)能说说这是怎样想的吗?
指出:这也是连除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每次找出的有联系的两个条件不同,解题的过程就不一样。
4.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
(1)提问:第(l)题要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为什么用一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需要的条件。
(2)提问:第(2)题你能先列表整理,再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整理条件、问题,再独立解答。
检查:这里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列表或对应排列整理)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交流: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怎样想?(让学生联系列出的条件、问题说思路)从问题想起可以怎样想?(根据回答板书:每只河蚌的颗数×河蚌只数=一共的颗数)
指出:像这样整理条件和问题,很容易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可以从有联系的条件中想到先求什么;从问题想起,一般像这样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条件不知道,确定先求什么。
5.做整理与复习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可以怎样整理这些条件。
提问:想一想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1)茄子和番茄共种了多少棵?(2)茄子比番茄多种了多少棵?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想到这两个问题的?(根据条件可以先求每种蔬菜的棵数)
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组织反馈:指名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怎样的关键。
▍流程四:全课小结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解决的问题,想想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能和大家说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