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4 21:5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还记得小时候从滑梯上滑下来,快慢有什么变化了吗
骑自行车从坡上冲下来,为什么要车闸控制速度呢
从斜坡上滑下的人和车,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会使用停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的作风.
知识链接:1.停表、刻度尺的使用.2.速度公式.
(阅读课本P23~24,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金属片、  、
   .
3.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停表 
 刻度尺 
 停表 
 刻度尺
 v=
课前预习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
如图所示,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   .
(2)主要测量仪器:   和停表.
 刻度尺 
 v=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请根据图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补充完整.(停表显示的时间格式:时:分:秒)
路程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全程s=  _ t=  _ v=  _
前半程s1=  _ t1=  _ v1=  _
后半程s2=  _ t2=  _ v2=  _
 0.15
 0.1
 0.12
 2
 3
 5
 30
 30
 60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速的吗
答:   ,理由是  _
 .
(3)斜面坡度不宜过大,原因是坡度过大会导致小车
   ,不便于   .
(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
   .
 准确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测量时间 
 速度太大 
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不是匀速运动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半程的
 不是 
(5)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答:   ,理由是  _
_
 .
B点的速度为零 
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但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时,在
 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
 不正确 
(1)经测量,s1=0.9 m,s2=0.4 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运动距离s3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例】(改编)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0.5 
(2)若实验中测量了车头到车尾间的距离作为总路程,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增大斜面的坡度 
 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小车运动距离为_____________的距离
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______释放
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______。
车头到车头
静止
坡度
小车、木板、金属片、木块、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小车做

变速直线运动
归纳总结
1.为测量同学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 m路程,每隔10 m做一记号,选出4位计时员分别站在10 m、20 m、30 m、40 m处,让同学跑完40 m路程即实验完毕.
(1)请你在下列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
   .(填序号)
①直尺 ②皮尺 ③普通手表 ④停表
(2)该实验的原理是   .
 v=
 ②④ 
随堂检测
(3)下表是测量某一同学短跑的数据,则前10 m的平均速度是   m/s,跑完全程40 m的平均速度为   m/s.
 5 
 4.55 
位置 路程(m) 时间(s)
1 10 2.2
2 20 4.1
3 30 6.0
4 40 8.0
2.(跨学科·日常生活)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地谈论这个问题:
(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
(2)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
(3)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   比较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4)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写出一点)
把伞面做得大一些
 时间 
 路程 
 停表 
 刻度尺 
 时间 
 下落高度(距离)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如图甲、乙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甲  乙
 停表 
 v=
(3)在实验中,斜面应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   .
 快 
 1 
 0.3 
 小车的运动时间 
 较小 
4.(2022利川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 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析可知,木块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   s,平均速度是   cm/s.
 3 
 1.5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2~6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它在前2 s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它在后4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4.4 km/h.(   )
3.它在6 s内通过了28 m的路程.(   )
4.它在6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
×
√ 
√ 
×
易错辨析
【重难易错】一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记录了他匀速通过长
1 600 m的隧道的时间为40 s.
(1)这列火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
(2)若这列火车长200 m,则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若这辆火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另一条隧道的时间为1 min,则另一条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解:(1)乘客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1=s隧道=1 600 m,
火车的速度v==40 m/s;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2=s隧道-s车=1 600 m-200 m=1 400 m,
根据v=
=35 s;
(3)由v=可得,火车完全通过另一条隧道行驶的路程:
s3=vt3=40 m/s×60 s=2 400 m,
则火车完全通过的另一条隧道的长度:
s'隧道=s3-s车=2 400 m-200 m=2 200 m.
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40 m/s;
(2)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35 s;
(3)另一条隧道的长度为2 200 m.
错因分析: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