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六)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2021年10月8日,我国迎来寒露节气,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寒露节气之后,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
A.甲辐射较弱 B.乙辐射较弱
C.丙辐射较弱 D.丁辐射较弱
2.为防止田间小麦遭霜冻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柴草熏烟 ②喷施农药 ③灌水 ④翻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台海使槎录》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变化,“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如图示意鹿耳门港和厦门港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能反映厦门港“早西”(早晨吹西风)的热力环流是( )
4.清代我国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风力(顺风)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 )
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进港 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进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山谷风是在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读我国某山两侧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山谷地区( )
A.白天,吹山风 B.夜晚,吹山风
C.白天,吹谷风 D.夜晚,吹谷风
6.山谷风对果园的影响主要有( )
A.光照增强 B.降水减少
C.昼夜温差增大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022·广东八校高一期中联考)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甲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A、B、C、D四个箭头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热容量不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现象显著,存在频率区域差异显著、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等特点。经研究发现,在炎热的夏季午后,海风有时会加剧当地雷暴天气(强对流雷雨)的发生。下图为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1)归纳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的区域差异。
(2)从下垫面粗糙度的角度,分析江苏近岸地带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的原因。
(3)说明江苏近岸地带在炎热的夏季午后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2022·山东青岛高一期中)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及北京2021年10月12日与13日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12日相比,13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 B.①增强,④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③减弱
11.13日,北京空气质量变差,会导致( )
A.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减弱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2021·安徽马鞍山一模)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12~14题。
12.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13.湟水谷地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表现为( )
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
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低
14.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
B.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D.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15.(2021·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与6时相比,说明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
课后提升训练(六)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2021年10月8日,我国迎来寒露节气,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寒露节气之后,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
A.甲辐射较弱 B.乙辐射较弱
C.丙辐射较弱 D.丁辐射较弱
2.为防止田间小麦遭霜冻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柴草熏烟 ②喷施农药 ③灌水 ④翻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B 2.A 解析:第1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少,地面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图中乙代表大气逆辐射。第2题,柴草熏烟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从而防止霜冻;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使土壤比热容增大,降温幅度小,从而防止霜冻。
《台海使槎录》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变化,“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如图示意鹿耳门港和厦门港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能反映厦门港“早西”(早晨吹西风)的热力环流是( )
4.清代我国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风力(顺风)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 )
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进港 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进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C 4.B 解析:第3题,厦门港位于海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受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影响,夜间陆地气温不断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较高,A、D错;与此同时,海洋热量散失较慢,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西边的陆地吹向东边的海洋,为西风,C正确。B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鹿耳门港位于台湾岛西南部,西部濒临台湾海峡,根据材料可知,该港口早上吹东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①对,②错;傍晚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利于商船进港,③错,④对,B正确。A、C、D错误。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山谷风是在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读我国某山两侧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山谷地区( )
A.白天,吹山风 B.夜晚,吹山风
C.白天,吹谷风 D.夜晚,吹谷风
6.山谷风对果园的影响主要有( )
A.光照增强 B.降水减少
C.昼夜温差增大 D.土壤有机质减少
5.C 6.C 解析:第5题,据图中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可判断:两侧谷底近地面等压面上凸,说明为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山顶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据此判断为白天,近地面风从谷底吹向山坡,为谷风。C正确。第6题,据山谷风原理可知,白天,受谷风影响,谷底的暖空气沿山坡爬升,夜间,受山风影响,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向谷底,增大山坡的昼夜温差,利于果树有机质积累。
(2022·广东八校高一期中联考)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甲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A、B、C、D四个箭头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B 8.A 解析:第7题,近地面的大气受三力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方向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据图可知,A垂直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示为南半球,则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第8题,图中甲处的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
9.(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热容量不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现象显著,存在频率区域差异显著、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等特点。经研究发现,在炎热的夏季午后,海风有时会加剧当地雷暴天气(强对流雷雨)的发生。下图为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1)归纳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的区域差异。
(2)从下垫面粗糙度的角度,分析江苏近岸地带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的原因。
(3)说明江苏近岸地带在炎热的夏季午后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答案:(1)(沿海)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或由沿海向内陆降低)。
(2)海风主要经过海洋表面,摩擦力(比陆地表面)小。[或陆风主要经过陆地表面,摩擦力(比海洋表面)大]
(3)炎热的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或温度)高,气流上升剧烈(或对流运动旺盛);海风带来充沛水汽(或水汽充足);海风加剧了陆地气流上升。
(2022·山东青岛高一期中)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及北京2021年10月12日与13日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12日相比,13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 B.①增强,④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③减弱
11.13日,北京空气质量变差,会导致( )
A.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减弱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10.C 11.D 解析:第10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可知,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据图可知,13日多云转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多,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第11题,13日北京空气质量变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2021·安徽马鞍山一模)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12~14题。
12.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13.湟水谷地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表现为( )
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
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低
14.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
B.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D.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12.A 13.B 14.D 解析:第12题,山谷风一般表现为白天为谷风,夜晚为山风。日出后3小时左右的白天应以谷风为主,图中显示为偏东风。第13题,根据风速日变化曲线,日出后的三小时的白天风速大,则谷风大于山风;图中显示傍晚时风速最大。第14题,题干材料提示“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说明地势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是主要原因。昼夜温差大只是温度变化的时间差异,不能反映山和谷的热力空间差异;湟水谷地,在天气和植被覆盖率上,各地段差异较小;河道较宽阔,山谷间的热力差异小,山谷风不典型。
15.(2021·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与6时相比,说明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风力变大。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近地面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2)绿洲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气温较低,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