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后提升训练(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08: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提升训练(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人类利用地震波(图1)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圈层,E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
A.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S波在E界面处消失
C.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D.外地核处S波速度加快
2.关于地震波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圈层不会受到地震波影响
B.对乙圈层造成的破坏大
C.丙圈层生物会受到S波影响
D.在丁圈层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在当地2021年9月19日下午3时左右爆发,大量浓烟及火山灰喷上半空。加那利火山研究所9月23日表示,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和火山灰不断扩散,已达至少4公里。据此完成3~4题。
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5~6题。
5.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6.位于广东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是火山爆炸后冷却塌陷,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A.地面 B.莫霍界面
C.软流层 D.无正确答案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8.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2021·辽宁大连高一期末)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及数字正确的是(  )
A.a—莫霍界面;②—地壳
B.a—古登堡界面;①—地幔
C.b—莫霍界面;②—地幔
D.b—古登堡界面;③—地核
10.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生物圈独立存在,与其他外部圈层没有联系
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
11.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名称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地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__级。对B、E两地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代表水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尘埃
B.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
C.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D.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1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16.该地可能位于(  )
A.40°N,116°E B.30°N,90°E
C.南极点 D.纬度0°,经度180°
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在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从洋底测算可达30 000英尺(1米=3.280 8英尺),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情况下使用。
材料二 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___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
课后提升训练(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人类利用地震波(图1)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圈层,E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
A.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S波在E界面处消失
C.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D.外地核处S波速度加快
2.关于地震波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圈层不会受到地震波影响
B.对乙圈层造成的破坏大
C.丙圈层生物会受到S波影响
D.在丁圈层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1.B 2.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加快,故A错误;“E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图2中莫霍面已经明确标出,所以E为古登堡面。据图1可知,S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故B正确;软流层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据图1可知,在二者之间,地震波速度一直在加快,故C错误;S波在古登堡面处已经消失,未进入外地核,故D错误。第2题,甲圈层为大气圈,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所以大气圈会受到地震波影响,故A错误;乙圈层为生物圈,地震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表明地震波对生物圈造成的破坏很大,故B正确;丙圈层为水圈,S波为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水中的生物不会受到S波影响,故C错误;丁圈层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震波在地壳传播均匀,到莫霍面突然加速,故D错误。
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在当地2021年9月19日下午3时左右爆发,大量浓烟及火山灰喷上半空。加那利火山研究所9月23日表示,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和火山灰不断扩散,已达至少4公里。据此完成3~4题。
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D 4.A 解析:第3题,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软流层,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D正确。第4题,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选A。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5~6题。
5.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6.位于广东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是火山爆炸后冷却塌陷,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A.地面 B.莫霍界面
C.软流层 D.无正确答案
5.B 6.C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知,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厚度约为5~10千米,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材料中人们居住在地下5千米深度的地下城中,应处于地壳中。读图,②圈层为水圈,③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④圈层处于软流层之上,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的顶部,⑤圈层是位于软流层之下的地幔层部分。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第6题,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8.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7.B 8.B 解析:第7题,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对。乙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内部圈层,而乙表示地核,D错。第8题,若界面为莫霍界面,则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题意表明,由甲至乙深度变浅,说明乙在莫霍界面以上,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则甲为地幔,A错。甲为地幔,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B对。甲为地幔,平均厚度约为2 900千米,C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
(2021·辽宁大连高一期末)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及数字正确的是(  )
A.a—莫霍界面;②—地壳
B.a—古登堡界面;①—地幔
C.b—莫霍界面;②—地幔
D.b—古登堡界面;③—地核
10.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生物圈独立存在,与其他外部圈层没有联系
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
9.D 10.C 解析:第9题,图中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D正确。第10题,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和,C正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D错。
11.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名称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地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__级。对B、E两地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代表水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尘埃
B.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
C.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D.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
12.B 13.B 解析:第12题,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则乙是水圈,B正确。第13题,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大自然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因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对;四大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错;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D错。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1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16.该地可能位于(  )
A.40°N,116°E B.30°N,90°E
C.南极点 D.纬度0°,经度180°
14.B 15.A 16.D 解析:第14题,地震波分横波与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里通过;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读图可知,该地震波在地表的波速较慢,约为3~6千米/秒,为横波,纵波在地表的波速较快,波速大于6千米/秒,B对,A、C、D错。第15题,图示中地震波在5千米的地方速度明显增加,该处应为莫霍界面,A正确,B、C、D错误。第16题,由波速的变化可知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处,海洋地壳薄,应位于海洋之中。选项中的四地只有经度180°,纬度0°在太平洋,属大洋地壳。D正确,A、B、C错误。
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在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从洋底测算可达30 000英尺(1米=3.280 8英尺),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情况下使用。
材料二 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___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
答案:(1)水圈、生物、大气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
(3)莫霍界面;33 km。
(4)③;地幔;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