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岩石粉碎 B.河水结冰 C.铁锅生锈 D.酒精挥发
2.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配戴口罩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5.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铜用作电线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6.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7.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树枝燃烧 B.海水晒盐 C.裁剪窗花 D.盐酸挥发
8.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给固体加热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
9.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10.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粗盐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
C.倾倒液体
D.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13.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手拿滴管
14.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二、填空题
16.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
17.肖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木炭浮于水面上。
(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
(2)由此推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
18.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
1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
①冰融化②煤气燃烧③汽油挥发④钢铁生锈⑤瓷碗破碎⑥食物腐烂⑦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⑧灯泡通电发光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20.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写出如图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规 行为(写三点):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
(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填“a”或“b”或“c”)。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填“外焰”或“内焰”或“焰心”)处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且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22.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当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时,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原因是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A
7.A
8.C
9.A
10.C
11.C
12.C
13.A
14.B
15.D
16.(1) 标签未朝手心 (2) 瓶塞正放在桌面 (3) 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
17.(1) ④ ③ (2) 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和水的小,硬度小,不溶于水 (3) 能燃烧
18.(1) A 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水蒸气 (2) C AB (3)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19.(1) ①③⑤⑧ (2) ②④⑥⑦⑨
20.(1) 在实验室吃东西 (2) 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3) 手持试管给物质加热
21.(1) a 外焰
(2) 水雾 浑浊
22.(1) 光合 左移 变浑浊 (2)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