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一、单选题
1.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2.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四种原子
B.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消失不见了,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或液体间的反应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8.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反应物是纯净物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该现象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 D.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
10.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11.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还加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2.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 9 16 3
反应后的质量/g x 20 1 7
A.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1
B.物质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5
二、填空题
13.华为公司作为我国高新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其自主研制的“麒麟”芯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芯片的主要材料为高纯度的单质硅。请回答以下与硅有关的问题:
(1)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硅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硅原子的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
(2)工业上制粗硅原理:二氧化硅与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单质硅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现象:______。
14.在反应中,A、B、C 三 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2:3,现用15g A与足量B反应,可生成_______g 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保护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Cl2)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反应来制取二氧化氯,同时生成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现象:_ 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C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现象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为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
(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其原因是_____。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
(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
四、计算题
19.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0.“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C
7.C
8.D
9.D
10.D
11.B
12.D
13.(1) 非金属 (2) 4
14. (1) 12 (2)
15.(1) 天平平衡 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 SO2 (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数目和种类不变
16. D
17. (1) 试管 (2) A
18. (1) 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飞出 右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2)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色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3)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否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总个数都不变
19.(1)9.6g;(2)24.5g
20.(1)6:1:8;(2)48.6%;(3)C4H8O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