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猫 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猫 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21: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图片欣赏: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约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16 猫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
位,学习作者有层次的叙述,巧妙安排结构
的方法;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三只
猫的不同感情;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作者名片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翻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取火者的逮捕》《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写于1925年。作者当时在上海,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
污涩 红绫 怂 恿 蜷伏
惩 戒 怅 然
诅骂 妄下断语

s ng y ng
quán
chéng jiè
chàng

líng
wàng
重点字注音
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从旁劝说鼓动 。
弯曲身体卧着 。
悲哀痛苦 。
惩罚以示警戒 。
乱下断定的话 。
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
不清楚、不分明 ,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 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
理解课文:
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整体感知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
地位 结局 感情
变化
第一只猫
1-2段
第二只猫
3-14段
第三只猫
15-34段
从隔壁要来
舅舅家要的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 黄 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后,更难看。
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忧郁懒惰
小侣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




屈死
一丝
酸辛
怅然
愤恨
诅骂
难过自责
良心
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深层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
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
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
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
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
生活……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
么?
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
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 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 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 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
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
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
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
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
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
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深入探究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本文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心存偏见;“我”既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自然地借“我”之口,记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试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凡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而应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应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一视同仁,否则容易犯错。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创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不做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更不能做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
活动
悟人生
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这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请你以猫为鉴,以郑振铎为鉴,多角度思考,创作一句格言,送给自己或者你的同学。
拥抱生命,用“爱”!
关注现实: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回归生活,反思升华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呢?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语言品析
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
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
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
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
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让我们用冷静浇灭冲动的火花,
用理智消融误会的冰封,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沟通和交流,
别再雾里观花、一叶障目,
愿哀鸣能够沉默,
愿生活无需辩护。

(1、2段)
(3—14段)
(15—34段)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病亡— 一丝酸辛
丢失—怅然、愤恨
屈死—难过、愧疚
再养猫
久不养猫
永不养猫
1、理解课文内容:
_______抓住相关词语和句子
2、把握文章中心:
_______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技巧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