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琥珀匠心”主题展集中展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付树湘多年拍摄的作品——“背带”。
B.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以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立足山地实际,做足山地文章,全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C.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是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州8县(市)都有黄金,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
D.一万座山峰就有一万种姿态,一万座山峰就有一万种情思,一万座山峰就有一万种膜拜……
2.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该命名源自古典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D.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汕尾市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规划了“红色文化体验”“生态农旅”等不同主题的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发挥红色文化、特色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几年来,从海丰的渔舟唱晚到陆丰的田园牧歌,从汕尾城区的高新产业到陆河的小桥流水,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正徐徐展开。截至2020年底,汕尾全市137个省定贫困村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带动贫困户参与入股和创业就业80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超过 4000元,大大提升了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请概括【链接材料】的内容。(20-30个字)
(2)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6.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7.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阅读《散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莱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下面对选文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B.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C.本文仅仅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
D.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9.下面对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1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直接点明叙述的主要事件,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B.选文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全篇句式整齐,思想内涵深刻。
C.选文穿插写景的语句,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
D.选文运用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赋予“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远的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的手指
①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②我的爸爸也许早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那年,我九岁。
④一日,坐在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练习大楷。
⑤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
⑥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絮絮交谈。那天,风势很猛,从屋外侵入的风,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噼啪”作响。
⑦我一只手提着毛笔,另一只手去按大楷本子,淋漓的墨汁滴滴答答地滴在桌子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跑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骤然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莫名地听到了爸爸发出的惨叫声。
⑧此刻,爸爸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⑨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爸爸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很明显的,他想狠狠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⑩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惹得好脾气的爸爸如此暴怒。
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也太不小心了,刚才,你爸爸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
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爸爸,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那种痛入心扉而又深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我所担心的,是爸爸究竟会不会再度扬起手来打我。
爸爸不会。
当天晚上,爸爸五根手指肿得老大老大的,妈妈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在客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爸爸对妈妈说:“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
我惊呆了。
爸爸这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却像划空而过的一道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
14.文章回忆了发生在“我”童年时的一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15.试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爸爸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16.文章结尾写到,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你认为这个重要启示”是什么?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特点的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来者何人。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
④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啐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盏抽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一样。或许,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选自《安庆晚报》2020年11月25日)
18.读①②段,说说“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的原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9.读第③段,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具体含义。
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
摩擦(前):
摩擦(后):
20.读④—⑩段,简要概括父亲和“我”之间发生的三件具体事情。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半个父亲疼”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D
3.A
4.(1)汕尾市规划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或“提升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示例1: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儿节节高。
示例2:老区人民终于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走上了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5.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6.⑴“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⑵“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既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7.这段景物描写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交代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8.C 9.A 10.B
14.我练字时因风大而猛力关门,差点把爸爸的手指夹断,爸爸强忍着剧痛未打我,反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15.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手指被夹之后的极度痛苦的神态,突出了爸爸手指受伤的严重程度。 16.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或嫁祸他人。 17.爸爸懂得克制、宽容疼爱女儿,当自己手指被大门夹伤后,扬起的手准备掴“我”耳光,最终放下了;爸爸在厨房涂抹药油时与妈妈的对话,表明他善于反思自省、勇于承担责任。
18.父亲老成了所有老人的样子,我觉得这些老人就是我的父亲。 19.前:矛盾、冲突(与他人因矛盾而引起的冲突);后:教训、打(我被父亲教训)。 20.父亲抽我后为我敷药;父亲让我为他烫癣,但我做不到他只好自己烫;我背着父亲看医生,父亲在我背上睡着了。 21.我疼时,我的一半疼痛由父亲默默领受;父亲疼时,父亲的一半疼痛我愿默默领受;表现了我和父亲相互关心,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