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22: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练习试题
选出不属于散文《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B.《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的保姆阿长“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作者对阿长的憎恨。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讽刺、批判了庸医的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中提及。
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体验,选出不是评论《朝花夕拾》的一项是
A.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作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作品的特殊韵味。
B.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C.它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
D.它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中国人内心的道路,打开了一条理解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道路;因为读了它,就使人体会到生活的悲剧是何等的相似,它与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而处处相通。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攻击作者“仇猫”面引发的。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父亲的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的药方等,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C.《(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其中给我送《山海经》的人是 ,帮我修改讲义并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人是 。
《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项说明理由。
A.《鉴略》B.《二十四孝图》C.《山海经》
我选 。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 的。因为
名著阅读。
下面是某名著的一个片段,几位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请按要求补全对话。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甲同学:这是《朝花夕拾》中 (填篇名)的片段。
乙同学:是的“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又期待,却因 (填情节)而冲淡。率真玩乐的日子却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深地压在“我”记忆中了。
丙同学:如果当时“我”手里的书是《西游记》,或许就能沉浸其中,忘了赛会了。
丁同学:有可能。《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各路神佛妖魔各自神通, , (填写两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也曾巧妙运用。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作者运用了该写法的一位人物,并结合该人物的相关内容阐释理由。
A.阿长 B.衍太太 C.范爱农
我选( ),理由: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请根据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篇目或人物。
作品篇目 人物 内容
《① 》 寿镜吾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琐记》 ② 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她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的翻过去了。
(1)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 (填篇目名),划线句子指的是“ ”和“ ”两个故事。
(2)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
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许多人期待着恶人的没落的凝望中,他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
(1) 本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
(2) 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受到民众的喜爱。
阅读《五猖会》。
(1)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在这之前,作者写了好几段关于赛会的文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找到细节说明其中透露出了童年时的鲁迅怎样的心理。
(2) 文中直接写到父亲的其实没有几句,那么文中是如何突出父亲的形象的?
班级开展“走进《朝花夕拾》,感受名著魅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书名品鉴】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你认为这本书用哪一个书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2) 【名著推荐】一位没有读过《朝花夕拾》这本书的中学生问你这本书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阅读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至少三点)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 片段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填篇目)。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还回忆了他留学日本期间的一位先生,这位先生是 。
(2) 这两位先生身上都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让鲁迅印象深刻,也影响着他的人生。你觉得这两位先生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 作者对给自己留有深刻印象的两位老师,充满怎样的情感?
1. D
2. B
3. D
4. D
5. 朝花夕拾;长妈妈;藤野先生
6. A;望而生畏;虽然这书是鲁迅童年开蒙时所读的唯一一本书,据说读它很有用,但“我”一字不懂。为了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这些无趣无味的文字。因为这本书,连五猖会也变得没有多大意思了。
7. 《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8.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最初的描绘了长妈妈外貌矮胖,有许多他不喜欢的坏习惯,比如睡相不好,讲究许多繁琐的规矩,喜欢“切切察察”。而最后连字都不认识的阿长却为鲁迅买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从此对她大为改观,感受到了长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文末作者表达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情。
9. 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衍太太。
11.
(1) 《二十四孝图》;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2) 恩师藤野先生
12.
(1) 无常
(2)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13.
(1) 这几段文字极力渲染了“我”对于赛会的喜爱和向往,与下文写在去看五猖会之前父亲突然要 “我”背书形成巨大反差,先扬后抑,有力突出了主题。透露儿童心理的典型细节是:“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2) 主要是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写众人和“我”的反应,写出父亲在家中的权威,突出父亲作为家长的角色。不苟言笑、语不多,恰恰衬托出父亲的威严。
14.
(1) 示例:《朝花夕拾》更好。因为用早上的花傍晚拾起的说法,既点明了鲁迅中年之后回忆童年、青年时的往事的内涵,又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审美感受。《旧事重提》则过于直白,有失含蓄之美。
(2) 示例:这本书写了不少孩童之事,形象生动,读来让人兴味盎然,你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这本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这对你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很有帮助;这本书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很有艺术感染力;这本书是鲁迅的唯一一部以自我经历为内容的回忆性散文集,它对于你了解文学大家鲁迅很有帮助。
15.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 寿镜吾先生: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算是比较开明的老师,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治学严谨,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
(3) 作者对给他留有深刻印象的两位老师,充满思念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