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22: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试题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是一本 (体裁)集,收录了鲁迅撰写的十篇文章。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通过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的分析,揭示了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 散文集,原名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三幅插图。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请根据画面内容,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我选图 ,文章名称为《 》。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根据《朝花夕拾》内容,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 《范爱农》:记叙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 《五猖会》:记述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父亲却强迫他在出发前背诵《鉴略》,鲁迅因此感受到沮丧,连原本期待的赛会都令他觉得无趣。
(3) 《琐记》:鲁迅因儿时衍太太一直对他极好,所以回忆时对她充满怀念。
(4) 《父亲的病》:鲁迅家贫,他拿不出两块钱去购买陈莲河开出的丹药,导致父亲病情加重。
(5) 《狗·猫·鼠》:我所养的隐鼠其实并非是被猫所害,而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了。
名著阅读。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 (文体)集,共 10 篇。
(2) 根据下列人物描写的文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i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ii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iii 她生的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填空。
(1)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其中给我送《山海经》的人是 ,帮我修改讲义并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人是 。
(2)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的 2 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记者: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乙】
……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她却绝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1) 【甲】【乙】两文中的她分别是谁?
(2) 结合原著,概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朝花夕拾》中,借众鬼嘲弄众生,用阴间讽刺人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有一种丹,”
有一回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他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的作品《_____》,文中的先生是_____,先生给他开药方是为了_____。
下列各项填入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A.①鲁迅 ②父亲的病 ③陈莲河 ④骗取钱财
B.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杨先生 ④为样子治病
C.①鲁迅 ②琐记 ③衍太太 ④暗中使坏
D.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曹先生 ④给虎妞看病
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父亲的病》,记叙儿时的“我”要去看庙会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病中的父亲却命令“我”背书,不会背就不能去看戏的经历。
C.《藤野先生》,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下列对《朝花夕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书名《旧事重提》,以散文的形式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五猖会》写的都是鲁迅的童年生活。
C.《朝花夕拾》塑造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他们深切的怀念之情。
D.《五猖会》中父亲强迫背书,给年幼的“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下列说法与鲁迅《朝花夕拾》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阿长是鲁迅家中保姆,她没有文化,迷信甚至有些粗俗,但她朴实、善良、诚恳,是作者心中可敬的长妈妈。
B.藤野先生是深受鲁迅敬爱的异国恩师。
C.鲁迅放弃学医是因为他糙发现在日本无法受到最好的西医教育,不能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
D.看五猖会本是童年鲁迅难得一遇的盛事,却因为父亲逼迫背诵《鉴略》而变得十分扫兴甚至痛苦。
通读《朝花夕拾》,了解其中七篇作品的情节内容,填写下表。
篇目 情节内容
《猫·狗·鼠》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1. 回忆性散文;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2. 回忆性;《旧事重提》
3.
(1)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示例一: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4.
(1) 错误
(2) 正确
(3) 错误
(4) 错误
(5) 正确
5.
(1) (回忆性)散文
(2) i 范爱农
ii 藤野先生
iii 阿长
6.
(1) 《朝花夕拾》;阿长;藤野先生
(2) 家父;令尊;犬子;儿子或爱子
7.
(1) “她”分别是阿长和衍太太。
(2) 阿长:迷信愚昧;多事、不拘小节;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等。衍太太: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自私自利;毒辣。
8. “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从《狗·猫·鼠》一文中看到张贴“老鼠成亲”花纸的习俗,《五猖会》一文中看到举办迎神赛会活动的习俗,《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看到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的习俗。
9. B
10. A
11. B
12. B
13. C
14. 《猫·狗·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鲁迅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