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大食)
(632年—1258年)
课标: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阿拉伯半岛
欧洲
非洲
亚洲
里
海
地
中
海
黑海
红
海
波
斯
湾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
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情况
自然条件恶劣;
部落相互仇杀;
落后的游牧生活;
多神崇拜
外族入侵
阿拉伯人民的渴望是?
建立统一的国家
阻碍统一最大的因素是?
多神崇拜
如何扫除这种阻碍?
“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
团结、统一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赐予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
独尊安拉
穆罕默德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先知。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建立:
(1)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国者游牧生活,部落加为争夺水源和牧场互相仇杀;
(2)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3)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1、背景:
时间:7世纪初
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
创立者: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核心教义:“独尊安拉”
穆罕默德
(约570-632)
政教合一制度:国家政权的国家权力与宗教的宗教权力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特点:政教合一)
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3、伊斯兰教的传播及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特点:政教合一)
7世纪初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后在麦加传教,遭贵族迫害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归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穆罕默德的贡献: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称为“哈里发”继续扩张,南征北战疆域不断扩大……
751年的怛(dá)罗斯战役,唐朝大将高仙芝率领唐军与阿拉伯士兵交战。
叙利亚
麦地那
巴格达
波
斯
印度河
埃及
北非
西班牙
吞叙利亚
西临法兰克王国
灭波斯
吞埃及
北抵北非
征服印度西北部
二、阿拉伯帝国
1、扩张(看地图册p37):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
②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③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占领了西班牙,法兰克王国军队阻止了其进一步扩张。
东抵唐朝
二、阿拉伯帝国
3、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2、帝国的形成:
时间:8世纪中期
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阿拉伯
帝国
伊斯兰教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材料一: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国家政权机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 9 省(后来改为 5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制度?其实质是怎样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隐患。
哈里发中央集权
政教合一
地方割据
帝国内讧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カ,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カ。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二、阿拉伯帝国
4、帝国的灭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蒙古铁骑:“杀气腾腾,连闪电也不敢向前迈步,霹雳不敢高声布道。”一个游牧民族起家的帝国被另一个游牧民族灭掉了——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二、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演进
6世纪末
分裂
622年
国家雏形
穆斯林公社
穆罕默德逝世时
基本统一
7世纪
积极扩张
八世纪
1258年
九世纪中叶
大帝国
开始衰落
蒙古灭之
610
创立伊斯兰教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阅读教材P57页文字,归纳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哈里发重视知识:
表现: 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设立“智慧宫” ;为招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等
(2)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表现:把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
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德、托勒密、克罗丢、普林尼、普罗提诺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8世纪中期,哈里发哈伦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百年翻译运动拉开序幕,巴格达成了汇集古典文化的海洋。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三、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成就
(1)数学: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医学集成》《医典》
(3)文学:《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
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三、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成就
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3、阿拉伯民族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文化特征:兼容并蓄、独居特色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宗教思想:独尊安拉
时间:7世纪
经典:《古兰经》
圣城:麦加
促进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帝国
时间:8世纪中期
方式:对外扩张
地域:横跨亚欧非
促进
阿拉伯文化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评价:沟通东西方;卓越贡献
阿拉伯帝国
推动传播
课堂小结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教
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教义
经典
节日
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道教
1世纪
耶稣
《道德经》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中国
张陵
东汉
《古兰经》
独尊安拉
阿拉伯半岛(麦加)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众生平等、
忍耐服从
佛经
释迦牟尼
BC6世纪
巴勒斯坦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圣经》
古印度
腊八节
(成道日)
圣诞节、
复活节
开斋节、
古尔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