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声的利用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 声现象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重点)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声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5.(重点)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知识链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个特征.
学习目标
(阅读课本P38~44,完成以下问题)
1.声既能传递   ,也能传递   .
2.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   ,科学家们用   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
 次声波 
 次声波 
 能量 
 信息 
课前预习
3.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   ,
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向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   .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   .
4.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   ,
   .
5.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   ,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
   ,   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常说的   .
 B超 
 反射波 
反射波 
 超声波 
 绘出水下的地形图 
 探知海洋的深度 
 声呐 
 回声定位 
 超声波 
6.在工业上利用   清洗物体上的污垢.
7.利用   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8.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   发出的是噪声.
9.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0.人们以   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用符号 _ 来表示.
dB
 分贝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 
 超声波 
 超声波 
11.噪声的危害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12.控制噪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 、
   和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的产生
 50 dB 
 70 dB 
 90 dB 
知识点一 声的利用
【例1】关于声的利用,下列例子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①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②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③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等信息来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 ④人们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
⑤用超声波洁牙 ⑥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 ⑦超声波雾化
 ①⑤⑥⑦  
 ②③④ 
课堂导学
【思路点拨】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变式训练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我们会看到   ,这说明了   .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烛焰摇曳 
次声波与信息——动物利用次声波接收信息
大象利用次声波向同类传递信息
狗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
次声波与信息——监控自然灾害、判断机器运转情况
地震
火山
台风
海啸
核爆可以产生强烈的次声波,这些次声波绕地球若干圈后仍能被仪器探测到
超声波与信息——生活: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超声波与信息——其他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测厚仪
知识点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我们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 _  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   、   和   ,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以及对  ,则属于噪声.
 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工作 
 学习 
 正常休息 
无规则
【例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有   .
①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②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③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汽车发动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④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⑤上课时隔壁班的歌声 
⑥节日的焰火鞭炮声 
⑦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⑧爽朗的笑声 
⑨马路上汽车的引擎声
 ④⑤⑦⑨ 
【思路点拨】乐音与噪声是根据人的感觉区分的,并无严格的界限.判断声音是否属于噪声要注意两点:一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也就是看发声体的振动有没有规则;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听者是否需要.
【变式训练2】小超被广场舞音乐吵醒后,很不开心,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广场舞音乐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对他来说,广场舞音乐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
 噪声 
 不属于 
2.我们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
于是我们就用   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用符号
   来表示.
总结: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
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的产生 
 dB 
 分贝 
【例3】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穿越人口密集的地区会竖起隔音墙,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变式训练3】如图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不是 
 响度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乐音的波形图
噪声的波形图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重复性,有规则。
无规则振动。
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大妈跳广场舞
工地施工
汽车发动机的
声音或鸣笛
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最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随堂检测
D.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A.在无风的情况下,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如下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
C
4.(1)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都能产生   波,它的能量很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次声 
(2)甲图中,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   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
(3)乙图中,医生利用“B超”可以获得病人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说明   ;丙图中,眼镜放置于“清洗机”里面,在清洗液激烈振动的作用下,使得眼镜上的污垢被“敲击”下来,说明   .
 声可以传递能量 
 声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 
反射 
 超声 
5.关于噪声的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④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将手机调为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⑤用吸声材料装饰剧院的内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④⑥ 
A.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指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王亚平空中授课现场,其信息是靠真空传声的
D.丁是倒车雷达,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甲 乙 丙 丁
6.下列各图中有关声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D
传递 ______
传递 ______
回声定位
声呐捕鱼
B 超
超声清洗
超声切割
超声碎石




信息
能量
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
2.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
3.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
×
×
×
易错辨析
【重难易错】一位司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驾车朝西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距西山脚360 m处鸣了一声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 m时,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汽车的速度为( )
A.17.9 m/s  B.18.9 m/s  C.20.0 m/s  D.21.9 m/s
错因分析:不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西山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