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搭石》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5《搭石》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12: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搭 石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文章,在阅读时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以至于分心、走神。另外,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往往会回读。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将学习提高阅读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之一。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联系上下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法自主识字,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建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审美创造: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启发思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请大家打开语文书,我们先整体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阅读了单元的封面页,你知道了什么?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训练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2.新知导入
同学们,进人高年级,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每分钟的阅读量大约是多少字?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既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了对本单元的整体认知,咱们就一起步入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搭石》。
3.揭示课题:搭石
二、初读感知,检测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①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
②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③完成后面的阅读检测题。
2.阅读检测题
①人们需要“搭石”的季节一般(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②两块石头之间的间隔一般在( )
A.两米左右 B.两尺左右 C.一尺左右
③走搭石和过真正的桥不同,需要( )
A.慢走搭石慢过桥
B.慢走搭石紧过桥
C.紧走搭石慢过桥
3.想一想:你是怎么做到快速阅读,并能准确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提高阅读速度的概念,教师要给学生方法引领。因此,教学中按照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等环节进行教学。)
4.课文导读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你怎么理解“搭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课的字词学习。请同学们先来读读词语表中的生词。
①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②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2.多音字
在不同的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是不同的。
预设1:“间隔”的“间”指的是隔开,不连接,所以读jiàn。
预设2:“午间”的“间”指的是一定的时间里,所以它们都读jiān。
3.组织交流:学习了生词,我们再来看看要求会写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预设1: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懒”“衡”字。“束”“大”的最后一笔因为要避让右边的部分,所以“捺”变为“点”。
预设2:“隔”右部的“鬲”下面被包围部分是一横,不能写成两横。
预设3:“访”字的笔顺要注意,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六笔是“撇”。
教师提出要求:你们都抓住了字的笔顺和容易写错的地方,可真会学习啊!现在请同学们把咱们强调的字在语文田字格本上正确、美观地写一遍,再挑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练一练吧。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相背而行、汛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四、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请你为每一部分拟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话搭石
第二部分(2)摆搭石
第三部分(3~4)走搭石
第四部分(5)赞搭石
五、品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为什么要搭石?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的石头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小结: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第2课时
一、新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们知道了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搭石,感受美好。
二、品读课文
1.学习2~4自然段。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画面。
搭石给家乡带来了怎样的风景?
风景一:老人调整搭石
风景二:一行人走搭石
风景三:两人会面,相互礼让
风景四:遇见老人,背老人过河
2.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本段的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里的“风景”有什么含义?
一是指自然风景。
二是指搭石体现出的人情美的风景。
3请大家速读文段,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4.出示段落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②生思考,讨论
③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与朴实。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②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走搭石。
(1)出示句子
“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②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③你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④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家乡的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美好画面,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2)交流画面三和画面四:互相礼让走搭石,尊老爱幼过搭石。
课件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引导:这些句子描写的是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乡亲们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②指名回答。
预设:从“止步”“招手示意”“让”“等”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相互礼让;从“俯下”“背”可以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
③指导朗读。
a.引导: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淳朴乡情吧!
b.学生朗读文段,读出感受。指导读好“总会”“伏下”“理所当然”。
三、拓展写话,升华情感
1.引导: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人的画面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课件出示:
·遇到孩子走搭石,大人总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遇到搭石被水冲得七零八落,人们总会(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看到走搭石的妇女抱着孩子,拎着东西,人们总会(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
2.读着这一幅幅画面,作者有怎样的感叹?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睛之笔,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尾借物喻人,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理所当然”展开想象,拓展写话,加深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习结尾借物喻人的写法。)
4.写一写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看似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搭石,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心中的搭石吧。
搭石,是小桥, 它连接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纽带, 它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是_____,它______________。
搭石,是____, 它_________________。
四、 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回顾全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出作者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的呢?
预设: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是搭石,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之情。课文通过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乡亲们的品质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再次回顾全文,总结出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引导学生学语言,悟表达。)
2.课堂总结
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搭石的美,让作者铭记于心,流淌于笔下的文字中。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感动于怀,烙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指导我们的行动。生活中这样美好的画面有很多很多,人们用互助、友善、默默奉献描绘着一幅又一幅感人的画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也愿意走进这画面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板书设计:
摆搭石——勤劳、助人
搭石是联结
感情的纽带
走搭石——谦让、敬老
搭石
赞搭石——赞家乡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