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5 08:4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锰 铁 铜 锌 银 碘 钡 金 汞 铂
Mn Fe Cu Zn Ag I Ba Au Hg 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3.
常见仪器的识别和用途
4.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
单元考点
2.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①形状变化:弯曲、破碎、剪纸、雕刻、榨汁等
②状态变化:融化、蒸发、升华、凝固等
③实验操作类:过滤、 蒸发、 溶解等
④其他:风力发电、活性炭吸附、轮胎爆炸、海水晒盐、灯泡通电发光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2.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①燃烧类:火药、天然气和瓦斯爆炸、纸张燃烧等
②变质类:发酵、腐烂(败)、酿酒、发霉、食物变质等
③锈蚀类:铁生锈、铜生锈(或铜生成铜绿)等
④其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消化、塑料老化等
1.(2021)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B
2.(2020)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3.(2020)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败 D.塑料降解
C
B
4.(202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
中考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磁性(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五性)
(直接眼看、鼻闻等或由仪器测量得到的特征)
考点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木炭能燃烧
氧气能支持燃烧
煤气会令人中毒
钢铁易被氧化生锈
金能放置万年也不褪色
思考:下列属于那些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酒精挥发
(2)冰雪在融化
(3)汽油挥发了
(1)酒精燃烧
(2)食物腐败了
(3)汽油在燃烧
(1)酒精能挥发
(2)冰雪在零度能融化
(3)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1)酒精易燃烧
(2)食物能腐败
(3)汽油能燃烧
思考:下列属于那些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三、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变化是运动的过程。叙述物质的变化用“已经”“了”“变成、生成”“在”等用语。
2、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或能力。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易”“可以”
“难”等。如能燃烧、易挥发、难溶于水等用语
题型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填A,化学变化填B,物理性质填C,化学性质填D
(性质:“能” “难” “易” “会” “” “可以”)
(变化:“已经”“在”“变成了”“生成了”)
(1)蜡烛能燃烧 (2)制作陶坯 (3)葡萄酿成美酒______
(4)火力发电__________ (5)烧制陶瓷________(6)蜡烛熔化__________
(7)食醋可以除水垢______(8)苹果切开后表面易变黄____________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10)炸药遇火易爆炸_____________
提示:
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有: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五性)
考点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铜有导电性 可以做导线
铁可以导热 可以用来做炊具
汽油能燃烧 可以做燃料
氧气能供给呼吸 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试试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阻燃性
2.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方法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2: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考点四、性质与鉴别
题型:你根据哪些性质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①酒精和水           
②冰和水
③食盐和淀粉
④氮气和碘酒
⑤味精和蔗糖
⑥铜丝和铁丝
⑦氧气和二氧化碳
气味
状态
味道
状态
味道
颜色
澄清的石灰水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氧气含量比较
现象
结论
空气中火柴燃烧的更久
空气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二、二氧化碳含量比较
现象
结论
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步骤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三、水蒸气含量比较
现象
结论
呼气玻璃片上有水雾,没有呼气玻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气体 气体含量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空气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总结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仪器种类 仪器名称 注意事项
反应仪器 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底部较大) 垫石棉网
使其均匀受热
不可加热 集气瓶
试管 蒸发皿 燃烧匙 坩埚
烧杯 烧瓶 锥形瓶 集气瓶
考点五、常见仪器介绍
仪器种类 仪器名称 注意事项
存放仪器 固体 广口瓶
不可加热
液体 细口瓶、滴瓶(少量)
气体 集气瓶
加热仪器 酒精灯
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酒精灯
考点五、常见仪器介绍
取用仪器 块状固体 镊子 固体粉末 药匙(或者纸槽)
少量液体 滴管
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
其它仪器 水槽、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
镊子 药匙 滴瓶
水槽 石棉网 玻璃棒
量筒 试管夹 铁架台 坩埚钳 试管刷
考点五、常见仪器介绍
1、三不原则:
(1)不摸: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闻: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3)不尝: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考点六、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2、节约原则:(1)液体:取1到2ml;
(2)固体: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3、环保原则:
一 要:剩余药品要放到指定容器。
三 不 要:
(1)不要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试剂);
(2)不要随意丢弃;
(3)不要带出实验室。
(1)块状药品的取用: 。
一横二放三慢竖
后果:打破容器
直接投放
2.粉末状药品取用: 。
一斜二送三直立
考点七、基本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方法:倾倒法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将试管口和试剂瓶口互相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液体,完毕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要用试管口轻刮一下,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
(1)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2)取用少量液体——用 ;
胶头滴管
1.先挤压胶头赶净空气,然后吸液,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__________ 内,也不能 ,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正上方滴加。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 或 。
3.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 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伸入容器
接触容器内壁
平放
倒放

胶头滴管
(3)、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用 和 ;
(2)读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_____ 保持水平。
(1)先用 法,至接近刻度后改用
滴加至所需刻度;
直接倾倒
胶头滴管
凹液面最低处
量筒
胶头滴管
俯视
仰视
正确读数
读数>实际值
读数<实际值
(3)误差分析:读数—仰小俯大
(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液面读数为79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70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判断
C
巩固练习
3、物质的加热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
(1)、禁止向___________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禁止用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要用 盖灭,禁止用 吹灭;
(4)、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5)、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要用 扑盖。
燃着
燃着的酒精灯
灯帽

2/3
湿抹布
(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 ;
向下倾斜
目的: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给液体加热: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要 ,否则容易引起试管炸裂;
加热时:先 ,左右来回移动试管,再集中加热;
试管夹夹到离试管口 处;
试管跟桌面大约成 角倾斜;
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试管口不准对着 的地方。
加热后:待试管 后再洗涤。
擦干
预热
1/3
45
1/3
有人
冷却
思考: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原因
①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没有预热,直接给药品加热
③用焰心加热
④加热结束,立即用冷水冲洗
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微热法):把导管的一端放入___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气泡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闻气体气味 B.振荡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1.(人教九上P9改编)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教材母题变式拓展
A
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C.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倒入原试剂瓶内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
A.用纸槽将固体粉 B.读出液体体C.石灰石放入试管  D.熄灭酒精灯末送入试管  
3.下列是实验操作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中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3.选择题选项节选(正确的操作打“√”,错误的操作打“×”):


×
×
×

直击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