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5 08: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粉末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 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气味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你会观察实验吗?
(注意: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粉末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 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都有新物质生成;
爱思考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概念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冰雪融化、水的蒸发与沸腾、石蜡受热融化、干冰升华、酒精挥发。常见的溶解、玻璃破碎等)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钢铁冶炼、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与变质、光合作用、火药爆炸、呼吸作用、物质的燃烧等。)
现象: 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注意:
1、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要从本质上入手,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但不是有这些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有的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
2、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判断化学反应
是否发生的依据。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引发化学变化.
[想一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下雨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下列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完成课本P10 练习与应用 第一题
瀑布落下
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特征、
判断方法
定义、特征、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关系
区别与联系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第2课时)
判别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1、蜡烛燃烧 2、点灯发光、发热 3、食物腐败
4、干冰升华 5、开水沸腾冒泡 6、稀盐酸中加入锌粒
冒泡 7、木材燃烧 8、轮胎爆炸 9、火药爆炸
10、汽油挥发 11、铁生锈 12、镁带燃烧
1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沉淀
14、氢氧化钠使酚酞变成红色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1、3、6、7、9、11、12、13、14
2、4、5、8、10
1、有新物质生成
2、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1、没有有新物质生成
2、现象: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
旧知回顾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吸水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被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脱水性、受热易分解……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注意
1、3、4
1.下列对镁的性质的描述:①是银白色有弹性的固体,②能在空气中燃烧,③密度为1.7g/cm3,④熔点为648.8℃,⑤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用序号回答: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5
巩固练习辩一辩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eg:水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注意
变化是动态的过程。指的是物质正在发生变化或者已经由一种物质变成了另外的物质(化学变化)或由一种状态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物理变化)。性质是静态的。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并不一定正在发生变化。
3、变化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变化
(1)、区别:
性质
决定
体现
(2)、联系: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5、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6、木棒受力折断。
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B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 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D 酒精易挥发
C
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的(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酒精挥发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块熔化成“铁水”
C 氧气能支持物质燃烧;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
D 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
B
实验1-2 教材P9
(1)如何闻气体气味?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什么差异?
(3)如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扇闻法
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①燃着的木条 ②带火星的木条 ③澄清石灰水
化 学


组成
结构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特征、
判断方法
定义、特征、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关系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联 系
三、小结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氢气可以燃烧(可燃性);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助燃性);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酸碱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水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活性炭可以吸附异味和色素
10/5/2022
四、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能力),描述上通常有”能”、“会”、“可以”、“容易”等。
例如:铁放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
变化是一个过程,已经发生,往往对现在产生一定的影响或结果。例如:铁生锈了
判断方法:
先分成两类,即性质和变化
1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