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海水的运动(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08: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作战,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陆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空降部队要求在夜间有月光时行动。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号(农历4月16日)登陆,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诺曼底登陆场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边巴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第三节
01
区域认知
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与世界潮汐现象的典型地区。
04
地理实践力
掌握海水运动规律,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03
人地协调观
会区分不同的海水运动形式;会判读相关坐标图。
02
综合思维
构建不同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图式。
核心素养
海浪
潮汐
洋流
海水运动类型
1
海浪
波峰、波谷、波长等
(一)、常见的海浪
2.成因:
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也有涌浪
1.概念:
3.组成要素:
波峰
波谷
波的传播方向
波长


(二)、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并因此形成巨浪,
能量巨大。
1.概念:
2.影响:
能量巨大,带来灾难性后果。
注:海啸在威尼斯特效
(三)、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1.概念:
2.分布:
热带的沿海(台风)
温带的沿海地区(春秋)
(四)、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防浪措施:
生物措施:种植海岸防护林,如红树林
01
03
02
海滨和海上活动: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啸和风暴潮
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能量巨大,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
如海蚀崖、海蚀柱、沙滩
工程措施:修建海堤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 1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1953年荷兰遭风暴潮袭击景象
荷兰建大量风车进行排水防涝
【典例示范】荷兰是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国家,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如图示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堤防闸坝组成的防潮抗洪系统,其闸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打开或关闭。读图,回答1~2题。
1.荷兰沿海风暴潮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靠近台风发源地区 B.常年受西风影响且地势低平
C.海岸线长,摩擦力小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以下情形中,堤坝闸门需要打开的是(  )
A.海水低潮位时      B.风暴潮发生时
C.河流枯水期时 D.河流结冰期时
B
A
2
潮汐
(一)、潮汐概述
B
成因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A
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C
周期
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潮;
夜晚:汐。
D
规律
农历每月初一、
十五左右朝夕最明显
农历一个月,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一天?
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朔和望的时候,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
1.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②应用:在退潮期间,可以在潮间带进行采集活动;利用海水涨落养殖海洋植物;在潮间带修建养殖池,可进行海洋动物养殖。
①潮间带: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2.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现象带来的海水涨落对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都会带来影响,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现象。
(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潮汐发电
4.军事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曼底登陆就是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①原理:在海湾或河口上建造一个稍低的大坝,以拦截涨潮时涌入的海水,拦在大坝里的水流经大坝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②特点:潮汐能干净,无污染。
③影响: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
正值大潮之日,海水涨落明显。涨潮时,海水水位最高,利于陆军行动;落潮时,海水水位最低,利于海军行动;正值月圆之夜,月光明亮,利于空降部队行动。
(1)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形成的引潮力最大;
(2)地利:口大肚小,呈喇叭状,受地形影响涨潮时水位暴涨;
(3)风势:此时盛行东南风,助长潮势。
阅读P60案例的图文材料,请归纳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自然原因。
3
洋流
(一)、洋流概述
2.分类: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概念: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洋流
按成因
按性质(水温)
寒流
暖流
暖流与寒流差异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判断半球
1
20℃
18℃
北半球
20℃
18℃
南半球
判断流向
2
判断性质
3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0℃
18℃
20℃
18℃
20℃
18℃
北半球
暖流
寒流
暖流
判断洋流方法
(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鱼场——如芬兰、北海道、北海渔场
b、在有上升补偿流处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海洋生物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面积大的渔场
世界著名渔场
(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所污染海域能够清理污染
b、随着洋流流动扩大污染范围
海洋污染

海上石油泄漏导致场景
(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燃料消耗大
b、航行安全——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
海洋航行

哥伦布
1492年 37天
1493年 20天
z
泰坦尼克号
1492年1493年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
(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寒流——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沿岸气候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鱼场——如芬兰、北海道、北海渔场
b、在有上升补偿流处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海洋生物

a、所污染海域能够清理污染
b、随着洋流流动扩大污染范围
海洋污染

a、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燃料消耗大
b、航行安全——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
海洋航行

a、暖流——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寒流——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沿岸气候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课堂小结
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活动。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D洋流方向。
(2)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说明其原因。
(3)冬季若有一艘游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洋流对航行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从洋流角度,分析纽芬兰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画图略(洋流自南向北)。
A地区有寒流经过,水温比有暖流经过的C地区低(或C地区有暖流经过,水温比有寒流经过的A地区高)。
有利:顺流可节省时间和成本。不利:易遭遇冰山,或在纽芬兰岛附近会遇到海雾。
纽芬兰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易受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故渔业资源丰富。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