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11: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写“律、崖、渡、索”4个字。
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重点)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远征之难。(难点)
关于课文
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
一个传扬于世界的神话
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谈谈你对长征的认识?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这首诗总共几行
每行几个字
我会观察
每首八行
每行七个字
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提醒节奏:这是一一首律诗,一般按照223的节奏停顿。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初读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书写指导
初读课文
这两个字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横画的长短不同。


书写指导
初读课文
下面是“ ”,不要误写成“系”。
suǒ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 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朗读提升
红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面对千难万险,毛主席却这样写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寻常,平常
红军乐观、无所畏惧

千山难,万水难
千山之难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图片中分别是哪座山
岷山
乌蒙山
五岭
领略了五岭、乌蒙山的风采,你能借助图片理解“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吗?
五岭逶迤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总称。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越五岭之难
五岭其实就是指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区交界处的五座大山,其中大庾岭、骑田岭就在郴洲境内。 军在郴洲的长征路线,很多地方是山高林密,悬崖峭壁,敌人据险布防,修筑雕堡。这点从地名就可以体会到,如山口,岭头,铁坑,寨前,百丈岭,石壁山,等等。可以说红军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流血牺牲。
乌蒙磅礴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磅礴:气势盛大。
越乌蒙之难
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40000多米。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一面尾追,一面从南面侧击,妄图将红军困死乌蒙山内。
万水之难
读诗歌,画出写红军渡江渡河的诗句。
读画出的诗句,借助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和同桌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金沙水拍云崖暖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
大渡桥横铁索寒
“铁索寒”中“寒”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视频《飞夺泸定桥》片段,谈谈你的感受,理解“寒”的含义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每当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都能感受到当时形势的严峻,令人心生寒意。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湍急的金沙江,汹涌的大渡河……都在向人们倾诉,这是一场跋涉千山万水的远征,可毛主席却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么豪迈,多么豁达,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
万水千山
远征难
七律·长征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板书设计
抄写“律、崖、渡、索”4个字,每字4次并组词。
背诵这首诗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