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09: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导语:
孤独的黑夜摧不垮他的意志,寒冷的海风吹不倒他的身躯,凶猛的鲨鱼击不碎他的信念,人生的厄运打不败他的傲骨。他的名字叫圣地亚哥。他身上体现的“硬汉”精神,为世人树立了一座精神不朽的丰碑。
老人与海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海明威 ,美国小说家。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老人与海》、剧本《第五纵队》等。
海明威的早期作品表现了一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少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性格。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54年,他以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颁奖时说:“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主题。”
2.《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进去已过无数次的梦乡。聚焦老人在海上捕鱼的三天三夜。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评论《老人与海》说“这部小说,是对于即使在物质的收获归于乌有时,仍然要坚持下去的战斗精神赞歌,是在失败中获得道德胜利的赞辞”
课文节选部分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情节之一,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占全书的六分之一。
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老人与海》被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海明威叙事技巧的典范之作,极度彰显了其简洁、客观的叙事风格。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基本态度——完全客观的描写,任凭读者自由去体会。
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海明威《谈创作》
3.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
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 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 局
速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表。
老人与鲨鱼搏斗了几次 每次的搏斗情况如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灰鲭鲨 加拉诺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加拉诺鲨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棍棒、舵把
结局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约40磅 杀死两条加拉诺鲨,大鱼被吃掉约四分之一 杀死铲鼻鲨,刀刃被折断 两条鲨鱼遭受重创,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大鱼只剩下残骸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作者是如何刻画老人“硬汉”形象的?
1.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语言描写。
例如:“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 ,他想,见鬼去吧。”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赏析:写出了老人遇到的困难,人生信念和强烈的自信。他勇敢,乐观,顽强,坚韧,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又如:“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
赏析:老人对鱼是有感情的,当他看到被咬坏的大马林鱼时,心里展开了一场思想斗争,觉得这是一场“罪过”,觉得自己比较自私,虽然他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在他的眼里,鱼也是一条生命,也有它的自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善良,热爱大海,热爱生命,无论是那条搞得他疲惫不堪的大马林鱼,还是凶残贪婪的鲨鱼,在他眼里都是美丽动人的。
2.简洁生动的动作描写。
例如:“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渔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
“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
赏析:这些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沉着、机敏、勇猛。
3.细节描写
“有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过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
赏析:这一段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果敢、善斗和鲨鱼的狡猾和凶猛对比,突出了杀死这条鲨鱼的艰难,更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勇敢与自信。
“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渔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
赏析:“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 说明老人经验丰富,与鲨鱼斗争比较注意方法,一下子就能找到鲨鱼的致命点。
4.侧面衬托
(1)用鲨鱼反衬
老人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时的状况:
年老体衰,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这样的处境和鲨鱼体格庞大、强悍凶残、成群结队、接二连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
鲨鱼的凶残:
“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
“它们既是食腐动物,也是杀手,一旦饿极了,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
“接着是一条独自赶上来的铲鼻鲨。它那架势像是一头猪直奔食
槽,要是猪能有那么大的嘴,可以让你把脑袋伸进去的话。”
“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
赏析:写鲨鱼的凶残,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韧劲,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
(2)用自然环境衬托
例如:“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
赏析:文章开始的这段环境描写用云块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做了铺垫。
又如:“现在一片漆黑,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只有风在吹……”
赏析:写出了圣地亚哥所处环境的黑暗、孤寂、苍凉、危险,远离人烟,深不可测。表现圣地亚哥无助的悲凉,反衬他的勇敢和坚强。
(二)总结圣地亚哥的形象
圣地亚哥是一个热爱大海、热爱生命、自尊、坚强、刚毅、勇敢、善良、果断、沉着、乐观、面临厄运甚至绝境自强自信、永不屈服、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四、深入探究
(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冰山理论(文学作品)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简洁的文字
鲜明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其中
(二)探究以下问题
1.理解“硬汉”宣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内涵?
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方面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2.试分析桑地亚哥到底是个失败者,还是个胜利者。
那条大马林鱼,作为他的劳动成果,他确实失去了,以此而论,他是个失败者。但是在他与鲨鱼的搏斗中,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他的搏斗产生了一种精神,宁可被消灭,决不能被打败!它成了人类奋斗者的精神典范和力量源泉。所以,桑地亚哥是失去了物质成果的胜利者,是精神上的巨人,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硬汉”形象。
3.探究本文的象征意味
(1)圣地亚哥
他在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象征了遭遇挫败的人类不屈的灵魂。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不屈人生的一种象征。他是“硬汉”的代表,是“生命英雄”的象征。
(2)大海
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大海是人生竞技场的象征。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生的战场,它变幻莫测、时刻充满挑战,带给我们种种可能,让人充满期待。
(3)大马林鱼
老人在等待了84天漫长的时间之后,大马林鱼出现了,给了老人长久的等待一个回报,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大马林鱼年轻力盛,但是老人坚强的意志力终于战胜了大马林鱼。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这象征着,人类在漫长的征途中不知经历多少苦难,却仍旧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正是凭借这种信念和理想,指引着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美好的生活。
(4)鲨鱼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是我们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和厄运的象征。
4.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
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大海与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中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五、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2.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
语句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运用大量内心独白。
小说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而且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战胜对手的自豪、面对困难的坚毅以及无法获得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
4.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衬托圣地亚哥的勇敢、乐观、顽强。
5.通过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延伸
请仿照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为圣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
参考示例一:
多日未得,你不灰心;鲨鱼袭来,你不畏惧;海浪翻滚,你不退缩。你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你用行动证明了强者的坚韧,你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你作为“硬汉”的铮铮宣言。 你是生命的英雄,你是精神的丰碑!
参考示例二:
一个人,一条船,在茫茫大海里,扯起了精神的风帆;一根筋,一身胆,在汹涌的急流中,你坚定得像一座山!84天的徒劳,没能徘徊你出海的脚步;3天2夜的搏斗,没能摧毁你生存的斗志!面对百头鲨,坚守一条鱼,纵然终究来去空空,但你依然铁骨铮铮!惊涛骇浪里,你是一条不屈的硬汉;滚滚红尘中,你是一面精神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