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09: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两篇诗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这两首诗均创作于魏晋时代,虽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因两个人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所以就有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两种选择 殊途同归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比较鉴赏
细读文本,探究诗人如何通过化用典故、比兴、引用、情景交融等手法抒写心中的情感,逐步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重点
历史留影:曹孟德
历史留影:陶渊明
一、知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先私谥靖节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去世后谥号为武王,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诗歌 体裁 题材 节奏、音韵 情感、风格 时代背景
《短歌行》 四言古诗(乐府诗) 抒情诗 短促、激越 慷慨悲凉 雄心壮志 赤壁大战前夕
宴饮宾客之时
《归园田居》 五言古诗 田园诗 舒缓、平和 恬淡宁静 追求自由 几仕几隐
官场黑暗
最终辞官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注意节拍与音韵,把握本诗的情感基调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文化常识: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唐代的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指每句话有四个字,全篇由四字句构成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五言诗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五言诗,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也更富于音乐美。陶渊明的诗和汉乐府诗以五言诗为基本体裁。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你认为本诗的
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抓诗眼 悟诗情
《短歌行》字词积累
一、重要实词
当、何以解忧、但、掇、存、讌、厌
二、词类活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鼓瑟吹笙: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天下归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借歌与酒道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比喻,将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想要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年轻的贤才,我长久的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如果我有八方好宾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
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引用《诗经》的诗句,以名己志,把渴求贤才比作姑娘思念情人,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求贤而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迎畅谈,重温了往日的恩情。
贤才难得,表达贤才求贤过程中忧喜交织的心情。
比兴,贤士像月亮一样令人仰望,不可摘取。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三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表达对贤才的关切和渴望贤才尽归于己的抱负。
画龙点睛,化用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既表明诗人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又委婉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四句既是写景,也暗示诗人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寓情生景,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示人才南流。诗人用“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寻找归宿却犹豫不定,表达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当然,其间也隐含渴盼之意。
诗意理解:从《短歌行》中找一个字概括本诗的情感
忧:诗人为何而忧?你是怎样体会这三种忧思的
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理解其内容及意义,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
如何写忧?
用典之句 出处 原典之意 用典之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理解其内容及意义,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
如何写忧?
用典之句 出处 原典之意 用典之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而表达了自己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鼓瑟吹笙宴请宾客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表达自己礼遇贤才的态度,意在告诉贤才们,只要你们到来,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是治学还是治国,都应该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 渴望广纳贤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 周公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事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 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理解其内容及意义,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
答:不能,四个典故既有时间的顺序发展,又表现了情感的逐步扩大,第一个典故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求之情,第二典故表达的是贤才来该如何对待的问题,第三个典故是贤才越多越好,第四个典故表达的是贤才之用的意图,实现“天下归心”的抱负。
艺术手法:曹操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慨的?运用哪些手法抒发忧思的
用典:指在诗文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诗文名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丰富诗词意境。(语言含蓄凝练,文辞典雅,内蕴丰富。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郑风 子衿》
本来写姑娘思念爱人,曹操用来思念贤才。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 小雅 鹿鸣 》
诗歌原本是写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的盛况,曹操在此引用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的相处的。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 鲁周公世家》 原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士。
为了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常用来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虚心,热情)表达宽宏大量,渴慕贤才。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抓诗眼 悟诗情
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思考:诗人运用哪些意象传递三种忧思的?谈谈你的理解。
朝露、酒、杜康
明月、乌鹊、树枝
高山、大海
品意象 会诗意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忧:人生苦短
析手法 赏诗味
析手法 赏诗味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势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鲁周公世家》
作用: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求贤若渴
功业未就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比喻 比兴
将贤才比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忧:贤才难得
析手法 赏诗味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咏起所咏之词也。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
yìn
ài
zhuō
fá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你认为本诗的
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往何处?
归后如何?
抓诗眼 悟诗情
诗意理解:从《归园田居》中找一个字概括本诗的情感
归:诗人围绕“归”写了哪些内容?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后何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静 (近 远)


景语
情语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手法
借景抒情
恬淡 舒畅
白描手法: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鉴赏 方法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抓诗眼 悟诗情 忧
品意象 会诗意 朝露、酒、杜康;明月、乌鹊、树枝;高山、大海
析手法 赏诗味 设问、比喻 借代、用典
知作者 明诗心 54岁曹操,统一了北方,想要一统天下。——志在千里

尘网、羁鸟、池鱼;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里;狗吠、鸡鸣;
比喻、白描
29岁做官,时隐时仕;41岁,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来。 ——热爱田园
品意象 会诗意
艺术手法:陶渊明如何表达归隐之志的?
比喻: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白描: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者描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为何写得如此美呢?
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近景所见:土地、草屋、榆柳、桃李
远景所闻: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远近、动静相结合,
恬静幽美、清新和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析手法 赏诗味
归:出世
(1)比喻手法。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的庸俗、黑暗;“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以“旧林”“故渊”比喻乡土。
(2)对比手法。把“适俗”与“守拙”对比,写鸟时将“飞翔”与“囚于樊笼”对比,写鱼时把回归自然、厌恶官场的心情表达得生动又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析手法 赏诗味
归:出世
(1)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2)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诗人形象:分别概括诗歌中曹操与陶渊明的形象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的形象。
“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青青子衿“八句。他提醒人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具有感人的力量。
紧接着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明明如月”八句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最后的四句,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一种实现霸业的雄图大志暗含其中。最后两句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我也像周公一样的贤明,一样的礼贤下士,因此所有人都应该归心于我。
诗人形象:分别概括诗歌中曹操与陶渊明的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顺应天性,坚守本真。“少无适俗韵”,从文本看,陶渊明从小就不愿迎合世俗,不管怎样,他不愿失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愿失掉真实的自我。
厌恶束缚,渴求自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用“尘网”来比喻污浊的尘世,形象地写出尘世对人的束缚,而束缚的不仅是人身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
坚守真我,远离机巧。“性本爱丘山”,“我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生活”,这是诗人对自己本性的真诚告白。
回归自然,安享闲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归隐之后,他的生活从此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官场的争斗;没有公务缠身,没有宾客盈门,没有迎来送往,没有为五斗米折腰。有的只是虚闲清妙,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一生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依然名垂青史,光耀千古,为什么?陶渊明正是以他恬淡真纯的人生境界,为我们营造了一座精神的家园。
诗人形象的对比
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诗歌 诗眼 艺术手法 诗歌影响 诗人形象
短歌行》 曹操《 忧 用典 起兴 比喻 建安风骨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
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归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白描 融情于景 田园诗 情 景 理 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 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
隐逸的田园诗人。
比较两首的语言特点
1.《短歌行》是四言诗,质朴刚健,《归园田居》是五言诗,平淡舒缓;
2.《短歌行》读起来铿锵有力,《归园田居(其一)》读起来舒缓;
比较两首诗歌的思想情感
《短歌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望,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表现了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
《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表现了自己自由质朴的天性。
感情都是真挚的。
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曹操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
思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选择?
人生态度的对比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选择?
兼济天下—入世
独善其身—出世
坚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