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课题:3.3角的度量
说 课 稿
说课教师:峰江中学
张朝文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的学习是继小学学习角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学习由几何最基本的元素----点、射线所组成的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是学生第一次以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知识的发生,发展反映了抽象的逻辑思维方法,知识的内容包含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因此这一课时地教学不仅是在学生对角已有初步的认识基础上角的概念的拓广和发展,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强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上的一次创新,是学生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必要基础,同时这角图形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及广泛运用.2、教学重点的确定: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学习,对于几何图形的感知和理解还很狭隘,因而让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开始,所以我确立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为:
1、角的概念;
2、角的表示方法。
为强化知识重点,我采用实例来创设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入角的概念,并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来强化本节课重点。3、教学难点的确定:
对于用运动观点去研究几何图形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和难以理解,因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本节课的定义,所以我确立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难点:对角用不同定义方法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谈学法
角在学生的生活中,天天接触,从对角是“尖尖”的认识开始,教室、课桌、书本、玩具中都蕴含着大量的角,其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十分丰富,是教学的有力基础。但是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是有区别的,学生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既对学生理解数学中角的概念有帮助,但也有负迁移,尤其是生活中角的边是有限的,而数学中角的边是射线,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这两者的区别。三、教法分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观察法,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问题发现、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四、三维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
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角定义引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生活的需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生活中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五、课堂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探究演示举例应用形成概念导入学生归纳巩固检测解决 在整个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反映了新课改中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新理念。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小,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而我设计用power point课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七、教学流程:[活动1]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仔细观察图形,你能找出到图形中的角吗?[活动1]的设计意图是: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角相关的背景,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认识角。目的是为了顺利的过渡到新课做服务准备,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新课推进作一个铺垫;教
学
流
程[活动2]让学生动手在本子上和黑板上画所观察到的角,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同特征.
[活动2]的设计意图是: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
学
流
程[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14[活动3]的设计意图是:在识别角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在认知的冲突中完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15教
学
流
程[活动4]角的表示
所有的角都一样吗?为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既然角有异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加以区别?
[活动4]设计意图是:注重角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到角的各种变式图形,大胆地让学生去表示角,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老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引导.注重角表示方式分类,捕捉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多角的学生.13教
学
流
程[活动5]的设计意图是:加强新知的巩固,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教师来说也是检验所教知识被学生掌握的程度的一个良好标尺。教
学
流
程[活动5]试一试:图中以O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角。[活动6]用旋转观点定义角
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
2、多媒体演示:转盘转动时所成的角和荡秋千绳子不停地摆动.
思考:在观看过程中,能否以新的方式命名的角吗 ?
教
学
流
程[活动6]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对已有角的定义认识的基础上,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归纳出角的第二种定义. 动画演示既可让学生看到平角与周角(已学过)的形成过程,又加深了对角的旋转定义的理解.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活动7]课时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一下你的体会或感受。
[活动7]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自检和梳理,并从中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积累。教
学
流
程[活动8]布置作业:P132 第1,2题
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了教学反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学生的学习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往往互为基础,互为引申,互为提升。因此,课外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无疑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内化、数学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
学
流
程八、教学评价:
我们不能总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这样会扼杀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于学生要多鼓励,以赏识教育为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所以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学生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这是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并不是希望整个课堂教学一定要按我的设计去发展,数学课堂应是一个流动的、变化的课堂。当然它会鞭策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努力,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更大的发展。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