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5 14: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知识巩固
夏朝建立
商朝建立
西周建立
春秋



2070




1600




1046




841

历史时序
生产力发展
青铜器时代
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



771




770




476

东周
铁器时代
战国



221




209

大泽乡起义
秦朝灭亡



207




475

秦朝建立
秦朝
西周



206




202

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



256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了解休养生息政策;
2、了解“文景之治”;
3、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
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刘邦的决策在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时空观念:通过“汉初疆域图和年代时序轴帮助学生记忆西汉的都城和建立时间。
3、史料实证:通过实物“汉并天下”瓦当了解西汉统一全国的史事;通过材料研读了解西汉建立时经济萧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贫困的社会情况。
4、历史解释:通过汉初经济萧条的社会状况的叙述,让学生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执行的必要;通过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和“文景之治”出现的记叙,让学生认识二 者的关系。
5、家国情怀:通过施行休养生息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的学习,使学生国家今天免除农业税,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汉文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
长安
河 水
江 水


渤海
南 海
西汉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
根据左图中的信息,说出西汉的
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以及汉高祖
指谁?
答:建立者:
刘邦
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
长安
汉高祖指:
刘邦
刘邦
(汉高祖)
“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是为纪念刘邦战胜
项羽,统一天下,建立
汉朝而作。这种瓦当
还曾出土于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中。
西汉初年形势图
由于秦朝的残暴
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
破坏。西汉建立之初,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
象。人民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大片的田
地荒芜。当时连皇帝
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根据左边资料,说出西汉初年的社会
状况?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
况?西汉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答:⑴ 汉初的社会状况: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国家经济困难,人民得不到温饱。
残破荒凉
⑵ 表现:
⑶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⑷西汉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将相的牛车
皇帝的马车
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答:汉初的社会境况:
经济萧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贫困的社会情况。
翻译:
汉高祖兴起的时候,百姓失去工作,又发生大的饥荒。
翻译:
每一石米五千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过半的人死亡。
翻译:
天下才平定,皇帝都不能乘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车,而大臣只能坐牛车出行。
汉初的社会境况:
汉初经济萧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贫困的社会情况。
为了巩固政
权和稳定社会局
势,汉高祖吸取
秦朝因暴政导致
速亡的教训,采
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二、休养生息政策
1、 读左边资料,说出汉高祖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答:目的:
2、读左边资料,说出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是怎样做的?
答:汉高祖的做法:
②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① 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为了巩固政
权和稳定社会局
势,汉高祖吸取
秦朝因暴政导致
速亡的教训,采
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二、休养生息政策
3、 读左边资料,说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① 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答:内容:
② 释放奴婢为平民;
③ 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薄赋:刘邦实行十五而税一
薄赋
④ 减免兵役。
在下表中填写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目的及影响
政 策 目 的
影 响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释放奴婢为平民
增加农业劳动力
增加农业劳动力
③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④减免兵役
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刘恭
刘弘
刘盈
吕雉专权
汉高祖




4、 读左边资料,说出汉高祖死后,继任者实行什么政策?注重什么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①实行的政策:
专权
吕雉,山东单县人,刘邦之皇后,汉惠
帝和鲁元公主生母,参与诛杀韩信等。在前
少帝、后少帝时期临朝称制,成为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是中国历
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统治
期间,实行无为而治,出现“政不出房户,
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
衣食滋殖”的局面。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公元前180年去世。
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的嫡子(次子),
母亲吕雉,16岁继承皇位,24岁去世,在
位7年。他性格仁弱,在位期间,实权落于
母亲之手,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政治清
明,国泰民安。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刘恭
刘弘
刘盈
吕雉专权
汉高祖




4、 读左边资料,说出汉高祖死后,继任者实行什么政策?注重什么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①实行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②注重的生产:
农业生产
③意义: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
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专权
三、“文 景 之 治”



帝位传承
嫡长子继承
其他
惠帝











(终)
兄弟关系





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
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四子,公
元前196年,受封代王。公元
前180年继位。他在位期间,
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
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
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
之治” 。他对待诸侯王,采用
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公元前157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
帝,汉文帝嫡长子,生母窦太后。
前157年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
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
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
实行削藩。前154年平定七国之
乱。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前141年去世,谥号孝景皇帝。
七国之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前
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
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
川王、胶西王、胶东王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叛乱三个月被平定。
晁 错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三、“文 景 之 治”



帝位传承
嫡长子继承
其他
惠帝










(终)
兄弟关系





1、 读左边资料,说出汉文帝和汉景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答:治理国家的政策: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相关史事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汉文帝
以身作则,
在位20多
年,生活
简朴,宫
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2、 读左边资料,说出西汉最节俭、不接受献礼的皇帝是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⑴西汉最节俭的皇帝是:
汉文帝刘恒
⑵表现:
①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
②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修建他的陵墓。
③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
室、园林、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 读左边资料,回答什么是“文景之治”?
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小钱
“文景之治”壁画
答: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库存钱粮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田赋
在中国古代,
田赋是农民向国家
缴纳的主要赋税。
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读左边资料回答:汉高祖实行什么赋税政策?这有什么意义?
答:①汉高祖实行的赋税政策是:
“什五税一”
②意义:
“什五税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课后活动P56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汉朝初年,经济萧条、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护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农业是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
翻译:
答:因为
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
使人民致力于农桑,减轻赋税
翻译:
材料分析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材料分析解答
经济萧条。
答:时期:
汉朝初年;
社会状况:
这句讲什么?
经济萧条,环境荒凉。
这句讲什么?
经济萧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依据材料 ,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分析解答
减轻徭役、兵役和赋税重视农业生产,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答:统治者为改变社会状况采取的措施:
这句讲:
减轻徭役、兵役和赋税,重视农业生产
这句讲:
重视农业生产
这句讲:
提倡勤俭治国。
这句讲:
重视“以德化民”,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反映了什么状况
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答:反映的状况:
这句反映什么?
粮食多,反映经济发展。
这句反映什么?
钱多,反映经济发展。
历史上将其称为什么?
“文景之治”
材料分析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在这些皇帝的治国策略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勤俭治国;以德治国。
答:值得借鉴:
材料分析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汉初这种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答:原因:
会使社会局势不稳定,威胁到西汉的统治。
后果:
材料分析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对汉初出现的治世局面的记载,这一治世局面叫什么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并以身作则。
答:治世局面:
“文景之治”。
原因:
材料分析解答
只有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勤俭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答: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通过这三则材料所记载的汉初的社会状况的变化,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材料分析解答
勤动脑
想一想:汉高祖刘邦和继承者们采用的治国政策是春秋战国时期哪家的政治主张 谁提出的?
措施:
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库存钱粮充盈。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初期国情:
面临问题: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残破荒凉,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物资匮乏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王朝
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
措施:
作用:
经济得以恢复,稳定社会局势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
兵皆罢归家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什五税一)
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田赋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废除肉刑;提倡勤俭建国,反对奢侈浮华。
课堂
收获
思维导图
课后活动P56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课堂练习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答:
1.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前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
A.吕后 B.汉惠帝
C.汉高祖 D.汉文帝
课堂练习
C
2.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下列他的哪些举措是对上述思想的实践( )
A.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B.废除肉刑
C.田租实行十五税一
D.“以德化民”
课堂练习
A
3.汉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课堂练习
A
4.汉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A.项羽、公元前202年
B.刘邦、公元前202年
C.嬴政、公元前206年
D.刘邦、公元前206年
课堂练习
B
5.汉初社会大萧条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秦末的战乱
③少数民族的入侵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A
6.“休养生息”一词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B.是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被废止
C.主要措施是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D.实行的结果是使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课堂练习
B
7.汉初的几位皇帝解决经济萧条的办法不包括( )
A.减轻农民徭役
B.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C.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D.加紧搜刮百姓
课堂练习
D
8.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
①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安定 ④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措施:
表现: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初期国情:
面临问题:
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
措施:
作用:
文景之治
课后作业
1、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2、识记本课知识点
3、预习第12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