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汉字变成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四年级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
教材分析:《汉字变成画》一课作为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中的第一课,是在三年级国画启蒙教学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入。本课主要通过书法与字意展开创意联想,学习运用浓淡墨色以及大小组合构成彩墨画,达到书画结合的效果,教学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书法为主体的拓展想象画,赋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创意的空间,在字画结合中体现墨色的浓淡,讲求布局。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笔墨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对汉字的演变已有一些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几种常见字体,通过文字激发创意联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墨色的浓淡的基础上,学会汉字与图形的布局,尝试运用墨色及笔划的变化书写汉字。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交流的过程中,依据汉字表达的含义,学习运用墨色及汉字大小组合构成彩墨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汉字造型的美,体会中国画和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大胆作画和创意能力。
重点:汉字与墨色的变化
难点:汉字与画的组合构图
教学准备: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等
教具:同上,相关资料、范画、课件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出示象形文字作品,进行猜字的辨认游戏,从而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寻找出古文字的象形特点。通过观赏各种书体,能比较清晰地发现汉字发展的演变规律。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层观赏分析,由浅入深,从优秀作品的笔墨与构图的讨论到作品是如何汉字成画的分析,进而配合教师有侧重点的示范,从而落实重点、化解难点。即理解墨色的浓淡变化,化解文字与绘画合理组合的教学难点。
作业内容:结合成语含义,创作一幅汉字入画的水墨作品。
作业要求:1.字画大小巧结合2.想象丰富添背景3.墨色浓淡有变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理解
(一)介绍几种常见的书法字体。
(二)出示古代象形文字,让学生猜一猜,认一认。说说汉字丰富的内涵及其简要的演变过程。
(三)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汉字成画的作品,请学生说说它和一般绘画的区别。
(四)揭示课题《汉字变成画》。
二、探讨与发现
(一)欣赏汉字成画的作品。
(二)讨论作品中所用的笔墨方法和构图特色。
(三)学生尝试用浓淡墨写出有意思的字或词。
(四)交流:根据汉字的含意添加背景内容。
(五)小结:
1.背景添加源于对词意的创意联想
2.色彩的运用使画面更生动
三、实践与表现
(一)欣赏优秀作品,感受笔墨变化。
(二)教师示范:
1.书写汉字要正确,字体大小巧组合。
2.根据字意添背景,墨色浓淡有变化。
3.装饰美化有新意。
(三)学生创作
1.作业内容:结合成语含义,创作一幅汉字入画的水墨作品。
2.作业要求:(1)字画大小巧结合
(2)想象丰富添背景
(3)墨色浓淡有变化
(四)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展示与评议
(一)展示作品。
(二)师生互评
评价内容:
1.字画大小是否组合巧妙?
2.墨色浓淡是否有变化?
3.背景想象是否添加得当、有趣?
(三)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