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泥条小陶罐
课时:1课时
课型:制作课型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二学期
--------------------------------------------------------------------
教材分析:《泥条小陶罐》是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我们来玩泥》中的第1课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用泥条、泥片造型;掌握泥条、泥片造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提高泥工造型与装饰美化能力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已介绍了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方法,设计了如捏、压、团、窝、接等造型制作的泥工基本技法。本单元设计了两课时教学内容:第18课《泥条小陶罐》和第19课《圆柱体的装饰》,本课主要了解泥条盘筑工艺的特点,初步运用搓泥条、盘筑及粘合等基本技能制作小陶罐。下一课将用泥条、泥片装饰圆柱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叠加、卷曲、压印、刻划、粘贴等技法装饰圆柱。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够运用一些泥工基本技法,如捏、压、团、窝、接等进行造型制作。
学习动力:学生对陶罐这一表现内容比较熟悉,贴近生活的表现对象学生比较有兴趣;泥条盘筑这一表现手法装饰性比较强,学生对其所产生的特殊美感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条盘筑工艺的特点,初步运用搓泥条、盘筑及黏合等基本技能制作小陶罐。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尝试过程中,学习泥条盘筑造型的变化及其装饰泥工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技法泥条盘筑造型美的同时创造新的制作技巧,激发对制陶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泥工造型和装饰美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泥条盘筑造型
教学难点:对造型的变化控制及装饰
教学设计思路: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是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精巧的鞋子,无需特别复杂的技术。因此泥条盘筑对于儿童来说较易掌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在教学实施上通过四个环节展开,导入与感受环节中选用了视频图片欣赏及制作图例,在制作上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技能;第二环节欣赏与交流通过欣赏、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泥条盘筑造型特点;第三环节为观察与尝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创意制作。第四环节为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展开作品欣赏与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创作热情,开发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感受
1.播放媒体陶艺视频导入,感受泥条盘筑这一传统技艺。
2.教学提问1:在前面的陶艺制作课型中我们知道并尝试了哪些泥工制作方法?(学生讨论、复习已学的泥工制作方法,如捏团搓压等)
3.比较欣赏:课件欣赏由泥条盘筑(盘、编、扭等技法)而成的陶罐。
4.教学提问2:陶罐中泥条不同的盘筑方法所产生了什么样的形式变化?
与学生讨论陶罐中泥条不同的盘筑方法所产生的形式变化。
5.揭示课题:《泥条小陶罐》
二、欣赏与交流
欣赏艺术家的泥条盘筑作品课件欣赏由泥条盘筑(盘、编、扭等技法)而成的陶罐与运用其他方法制作的陶罐作品;
教学提问3: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这些泥条盘筑而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作品?
总结泥条盘筑法的特点。
三、观察与尝试
1.出示泥条陶罐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
2.教学提问4:泥条盘筑成型制作时的要点和注意点有哪些?
讨论泥条盘筑成型制作时的要点和注意点。如塑造时可塑性大,造型多变、泥条间粘连等。
3.教学提问5:你所理解的泥条盘筑成型法会是怎样的?
学生介绍自己所理解的方法,教师建议性介绍并示范泥条盘筑成型法:
取一块适量的粘土,双手的用力均匀搓成粗细一致的泥条。
用泥板制作作品的底部。
将泥条在底部上绕圈轻轻压紧,依次序加高,并将内部抹平、压密,以免干燥和烧制时开裂。
根据造型依次加高,注意造型的收缩、扩展或是其他变化,而盘筑泥条的方向走向,还可以用手或是陶拍调整。
可用木刀在需要的位置上将坯体抹平,也可以保留泥条盘筑的肌理效果。
可在适当位置进行有变化的装饰,完成作品。
4.出示泥条盘筑的其他作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5.欣赏同龄人作品及创意作品。
6.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泥条小陶罐》
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造型。
①制作底盘——泥板;
②捏搓泥条并盘筑成型;
③刻画、添加合适的纹样进行装饰。
7.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与评价
1.呈现评价内容:
谁的陶罐制作工艺最好?(泥条的粗细均匀、泥条的粘接牢固等)
谁的陶罐制作最有创意?(泥条盘筑的陶罐造型有变化)
谁的陶罐制作最漂亮?(泥条盘筑的纹样装饰变化多)
2.作业展示与欣赏
3.学生自评与互评
4.师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