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写生小瓶罐(教案)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写生小瓶罐(教案)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07 10: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写生小瓶罐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四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四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中的《写生小瓶罐》一课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的透视变化有一定的理解,本课是在学习圆面透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组合静物的写生,写生对象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这些常见的组合,让他们知道物体间的前后遮挡关系,认识普通瓶罐也存在着美,并较全面地了解不同的观察写生方法。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立体透视造型的认识与表现能力逐渐增强。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透视技法的表现方法,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教学目标:
了解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写生的基本方法,用线条和色彩写生同一视点下得一组圆面物体。在写生的过程中,注意瓶罐的不同造型和前后遮挡关系,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生方法。感受圆面透视带来的视觉上的美感,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增强对静物写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面的透视变化。
难点:物体前后遮挡关系的表现。
教学设计思路:
该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面透视规律(圆面的变化),即掌握椭圆形的画法,所以要注意椭圆形两端的处理。
引导学生较全面观察圆面的透视规律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作画前以比较的眼光分析物体不同的特征,以及前后、高低、大小、左右的关系。
可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其他的方法,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要注意的是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画准圆面物体口与底的透视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瓶罐,通过瓶罐的移动,让学生观察从正椭圆开始的圆面的变化
2.学生讨论圆面的变化。
3.学生尝试写生一个圆形瓶子。
4.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5. 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授
1.教师演示从高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同一个瓶子的圆面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瓶罐并分析。
(1)不同的外形结构。
(2)前后的遮挡关系。
(3)如何组合起来。
3.教师小结:把握透视规律,抓住外形特征,形象要概括。
4.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写生方法。
5. 学生小组交流: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写生。
6.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7. 作业要求:
(1)注意整体构图。
(2)表现出瓶罐的前后遮挡关系。
(3)瓶身线条也应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8. 写生一组静物。
四、学生创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媒体,启发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全班作品并欣赏。
2.学生自评:说说写生时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新的收获。
3.作业评价内容:
(1)是否画出了瓶罐的圆面变化。
(2)瓶罐的口与底的弧线是否符合圆形透视规律?
(4)瓶罐的前后遮挡关系。
(5)静物的细节刻画。
4.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