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多样的民居(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多样的民居(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07 10:1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样的民居
教学类别:泥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民居造型特点和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泥板组合成型的方法,制作高低错落的民居。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和制作民居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泥塑塑造富有质感与肌理的效果的民居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的造型美以及风土人情,激发运用泥工形式表现建筑的热情。
教学重点:高低错落组合的民居造型。
教学难点:泥塑质感与肌理效果的处理。
作业内容:用陶泥制作民居。
要注意的问题:表现砖瓦的细节与质感。
教学准备:学具:陶土、泥工工具、事先收集的各种民居图片等。教具:陶泥或彩泥、泥工工具、课件(各地民居图片及介绍)、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与 导入 出示祖国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欣赏,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不同地域风格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多样的民居 分组交流事先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所了解或喜欢的地方民居的造型特点 (1)民居的名称 (2)民居所在地 (3)民居造型特点 小游戏:猜一猜连一连, 出示民居及中国地图,引导学生猜一猜连一连,观察交流不同民居的造型特点和功能 欣赏: (1)认真看老师事先收集的图片和资料,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印象最深的是哪幢民居,有什么特点? 2、分组交流: 带着问题,一起分享收集 3、小游戏 激发学习和制作热情,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自学与 讨论 利用课本资源,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自学如何根据资料仿制民居模型 板书: 捏塑部件——组合场景——塑造细节 出示一个有代表性民居的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民居各部分所需使用的泥工手法 教师小结: 仿制民居,首先要了解制作对象的造型特点和基本结构。制作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泥工技法。 4、自学交流: (1)看这些学生仿制的民居模型,你发现了他们仿制的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2)自学书本,说说如何根据资料仿制民居模型的步骤 5、分析讨论: (1)仔细观察这张民居照片,看看它的结构以及外形特点如何? (2)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民居的各部分分别可以采用哪种泥工手法? 初步了解仿制民居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制作与 辅导 引导学生分组尝试制作一间民居的外形,交流反馈所遇到的问题 10、利用半成品,师生互动演示,并讲解制作要点 板书:整体捏塑法 分步组合法 11、鼓励大胆变化,分层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尝试制作一个局部,并交流反馈 7、学生作业: ★能够综合运用压、接、刻、挖等泥工技法,小组合作,仿制喜欢的民居。 ★★所制作的民居场景组织合理,能表现出砖瓦的质感。 ★★在前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技法,有创意的表现富有特色的民居 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泥工表现民居的制作方法
展示与交流 12、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要求: (1)是否能基本体现地方民居的造型特点? (2)建筑场景的比例是否基本恰当? (3)是否能灵活运用泥工技法表现砖瓦等细节质感? 12、课后拓展: 欣赏各种用泥工方法制作的建筑 8、自评与互评: (1)自评: 介绍自己制作的民居特点和创意。 (2)互评: 找找有特色的作品,发表看法。 理解、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能正确评价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压、接、刻、挖等泥工技法,仿制高低错落的民居。
提高要求:小组合作,将作品组合,制作的民居村落的情境,能表现出砖瓦的质感及肌理效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