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我的小相框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纸工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三年级《我爱我家》单元,让学生利用各种纸材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搭配,运用剪贴、切挖、折叠等方法来装饰照片或作品,从而美化生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本课教学取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颇高的。课外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把一些小纽扣运用于照片或作品进行再创作,是学生喜欢的美术活动。合理针对照片或作品本身的图案与色彩进行装饰美化是学生本课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巧妙组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功能和式样,学会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剪贴、切挖、折叠等方法,为自己的照片或作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小相框。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小相框的过程中,了解相框的作用及常见式样,学习选材、设计与创意制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相框造型的装饰美感,培养搜集材料的习惯,增强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相框。
教学难点:相框造型有创意。
教学准备:
学具: 各色彩纸、剪刀、胶水、照片、废旧材料等。
教具: 卡纸、范作、课件等。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 利用彩纸及搜集到的废旧材料,以剪贴、切挖、折叠等方法设计并制作一个小相框。
提高要求: 合理、巧妙地运用材料,有创意地设计、制作造型新颖,色彩协调的小相框。
教学设计思路:
相框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搜索周围身边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小相框,而本教学希望通过课堂、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让这个普及性的物品能够成为个性化的装饰品,从而让孩子们有美化生活的意识。所以在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的:
第一环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故事的照片,通过“photo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在回忆、交流、讨论中了解相框的作用,从而揭示教学内容。
第二环节:主要在欣赏与发现的基础上,知道相框的种类、相框的形状和相框的装饰方法。
第三环节:在师生互动中把握制作的方法步骤,教师适时强调注意点,同时启发学生的构思与创新。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合作完成相框的装饰。
第四环节:在展示与评价过程中通过布展“相框展览会”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在展示交流中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幸福感。
我们努力去寻找生活、发现生活之美,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把生活搬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使孩子们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感受到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交流
㈠照片的故事
1.展示学生课前准备好的照片或作品。
2. 说说照片的背景故事。
㈡相框的作用
1.回忆你家的照片是如何安置着的。
2. 出示学生中有相框和无相框的照片进行比较,请有相框的学生谈谈为什么要装上相框。
3. 小结相框的作用:展示照片、摆设、美化环境。
4. 揭示课题《我的小相框》。
二、欣赏与发现
㈠相框的种类
利用多媒体演示家居、办公室中的相框,说说相框的种类。 主要有分合式、台式、挂式。
㈡相框的形状
利用多媒体演示不同形状的相框,讨论相框的造型: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具象造型,如动物形象、植物形象等。
㈢相框的装饰
1.方法一——绘画:先设计相框外形,描绘图案,然后贴上照片。注意色彩的搭配,根据照片的色彩选用相框的背景颜色和图案。
2. 方法二——剪贴:先设计相框式样,依据照片大小剪刻相框轮廓,再剪贴上适合的花纹。
3. 方法三——综合装饰:先设计相框式样,然后综合描绘、剪贴、折叠方法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装饰。
三、构思与创作
㈠ 师生的演示
1. 欣赏优秀相框作品,讨论相框与照片内容的搭配。
2. 师生共同演示相框的制作步骤:
① 依据照片设计相框的式样;
② 确定照片粘贴的位置,可以的话直接贴上;
③ 选择合适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④ 装上相框的支架,完成作品。
3. 出示同一张照片用不同方法装饰的相框(相框实物),感受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装饰是效果,学生构思如何制作自己的相框。
㈡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作业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巧用材料制作一个小相框,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2.作业要求:
① 相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② 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相框。
③ 巧妙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四、展示与评价
㈠ 创设情境:相框展览会。
㈡ 学生自评、互评:选择自己喜欢的相框,说说作品设计的亮点。
㈢ 师生评析,评价内容:
1.相框与照片内容是否相配。
2.相框的造型是否有创意。
3.相框的材料是否独特、合适。
4.相框的色彩是否协调。
㈣ 拓展:为自己的美术作品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