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装饰小瓶罐(教案)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装饰小瓶罐(教案)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07 10: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装饰小瓶罐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四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四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中的《装饰小瓶罐》一课中,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学过线条的粗细、疏密表现,也了解了连续纹样的表现方式,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物体透视变化的基础上,理解与之相联系的瓶罐外部装饰纹样也要符合透视的规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瓶子在不同观察角度下,它的圆面会发生变化,瓶子上的花纹也会发生变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面的透视规律。
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较敏捷,基础较好,部分学生绘画基础与创造力不错,学习习惯也良好。但有些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随时提醒、引导,增加他们能画出圆面透视的自信。
教学目标:
了解瓶罐的造型特点及装饰规律,依据圆形瓶罐的弧面结构特点,学会设计并绘制出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体现连续纹样的小瓶罐。在观察与分析过程中,能区别瓶罐与底部两个圆弧形,学习在圆形的瓶罐造型上装饰适合花纹的方法。发现陶罐上纹样的特点,感受连续纹样装饰的美,增强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符合圆面透视的花纹装饰。
难点:适合瓶罐造型的连续纹样。
教学设计思路:
该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面的透视规律(圆面的变化),即掌握椭圆形的画法,所以要注意椭圆形两端的处理。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纠正错误画法。
结合实物进行观察练习。把瓶子放在课桌正前方,学生先观察瓶子的外形结构,再分析从上到下有几个椭圆,并做口述。由于高低、大小不一样,各部分的椭圆形的宽窄也不一样。可以把瓶子自上而下分为几个部分:瓶口、瓶颈、瓶肩、瓶肚、瓶底,在不同的部位分别使用不同的连续纹样进行装饰。
线条的粗细、曲直和疏密变化都是装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不同部分的不同连续纹样,透视变化是相同的。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 视频:探秘“彩陶王”。
2. 学生交流欣赏感受。
3. 教师小结:彩陶罐艺术价值。
4. 揭示课题:装饰小瓶罐
尝试快速绘画并装饰一个陶罐。
二、教学新授
1. 了解瓶罐的结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
2. 尝试快速绘画并装饰一个陶罐。
3. 展示部分尝试作业,学生观察并尝试发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纹样设计是否合理
(2)纹样是否符合原面透视规律。
三、教学示范
1. 欣赏原始时代彩陶罐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纹样设计的规律:二方连续。
2.欣赏原始时代彩陶罐中的纹样,发现其中运用的设计元素:点、线、面的组合。
3. 学生比较两张相同纹样的彩陶罐及其装饰的步骤,讨论发现装饰规律及要点:
师生小结:要根据罐子的造型,设计有疏密变化的连续纹样。
4. 设计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
(1)教师演示装饰方法,注意瓶罐上的连续花纹线条要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2)欣赏同龄人作品。
5. 出示作业要求:
(1)画一组高低错落的瓶罐轮廓,注意构图及前后重叠;
(2)依据瓶罐结构添画连续纹样弧形的边线;
(3)用连续的纹样装饰瓶罐,装饰要符合瓶罐圆面透视规律。
四、学生创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媒体,启发指导)
五、展示评价
1. 评价环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 展示环节
3.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