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5 17: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3.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1.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3. 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学科素养
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1978年12月。
(2) 主要内容
①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
② 决定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 
③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____、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④ 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 
2.平反冤假错案
(1) 原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______
__________、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 主要内容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________________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实事求是 
民主党派人士 
③国家还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④ 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⑤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_________,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宗教政策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1982年宪法: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巧思妙记] 伟大的历史转折
[易错提醒] “左”倾错误结束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不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两个凡是”实质上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党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左”倾错误被彻底纠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2)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进程
1.经济体制改革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主要内容: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影响: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_________________综合试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自主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他改革: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
(1) 开办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________。
(3)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_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深圳 
沿海港口城市 
全方位
(4) 深入发展
① 战略调整: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________”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② 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③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走出去 
世界贸易组织
[巧思妙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易错易混]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点误区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巧思妙记]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巧思妙记]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知识点三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2) 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______
____________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个中国 
2.港澳回归
(1) 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签署: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 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 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____”。
《告台湾同胞书》
九二共识 
(3) 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_____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汪辜会谈
《反分裂国家法》
和平统一
(5)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易混辨析]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1) 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2) 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概念阐释] “一国两制”构想
[易错提醒]
“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非都是主体。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研习1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思考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什么调整。有何作用?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思考2]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幅图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史论背诵]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 原因
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方针。
(2) 特点
① 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 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③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原因及特点
(1) 原因
①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 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 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 特点
所有制结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
宏观调控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巩固练习] 
1.1984年1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堰桥(原无锡县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这一创举,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堰桥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改革之乡”。这一改革成果的取得得益于(  )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
D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
农村合作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与材料中“1984年1月13日”时间不符合,B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1984年1月13日”我国尚未废除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
2.下表是《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的统计数据。据此可知(  )
A.原有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
C.农村经济体制革新成为社会共识
D.农业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基本建立
C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比例 1.1% 14.4% 45% 89.7% 97%
解析: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包产到户生产队自1979年至1983年发展迅速,在当代农业合作制中占绝对主导,体现了民众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同,故C项正确。A项,图表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而非改革的紧迫性,故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与图表信息无关,排除。D项,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生产方式,而图表反映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排除。
研习2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实践
[合作讨论] 
材料一 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好用武力来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材料二 对英国来说,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撒切尔夫人
[思考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分析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条件。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民心所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各方接受。
[史论背诵]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特点和意义
(1) 特点
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 实行“两种制度”。大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③ 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依宪法规定,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④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2) 意义
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根据中国国情,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
②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照顾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利益,维护了港、澳、台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④ 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对人类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巩固练习] 
3.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提道:“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材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B.坚持国共两党谈判为首要前提
C.坚持扩大两岸人民间的直接往来
D.坚持和平解决、同时不放弃使用武力
A
解析:根据“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坚持一个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共两党谈判问题,也没有涉及两岸人民间的直接往来的问题,排除B、C两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排除D项。
4.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促使表中数据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
年份 企业数量(个) 合同金额(亿美元)
1991 1 735 13.90
1992 6 430 55.43
1993 10 945 99.03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两岸开始交流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大量投资的状况,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是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B两项;“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并没有得到台湾地区的全部认同,故排除C项;“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促进了两岸交流,推动了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大量投资,故选D项。
[知识导图] 
课堂小结
[要点记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仍然是公有土地,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我国逐步确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5.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澳门成功回归,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选择题
1.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解析: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可知,“伟大转折”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的巨大变化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和“大跃进”运动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不是促成这一巨大变化的因素,故排除A、B、C三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大锅饭”体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带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故选D项。
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故C项正确;A项是在1953年到1956年,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故排除D项。
4.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万~4万多项,外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外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对外开放策略突出时序和区域
D
解析:本题主要体现了我国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内容,不能说明开放领域的深入,也没有体现公有制经济表现形式的变化,故排除A、B两项;我国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90年代以后,故排除C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引进的技术和资金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说明对外开放突出了时序和区域,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 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政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进入实践阶段;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可得出在政治方面“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根据材料“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所学可得出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根据材料“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得出在科技方面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 根据材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村开展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Homework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