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果实累累(lěi) 钥匙 (chi)
B.落下残疾( là) 茶几( jī )
C.瑰丽无比(guī) 胸脯 (pú)
D.五彩缤纷(bīng) 肯定( kěn)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书。
B.秋天的月湖公园金桂飘香,五谷丰登。
C.今天吃苹果的时候,苹果里突然出现的一条虫子让我大吃一惊。
D.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4.下列诗句中,描绘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画面的是(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D.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拟人 C.比喻
6.暑假里,我要到向往已久的,日夜盼望的北戴河去。(改病句)
7.造句。
(1)突然
(2)落下
(3)放假
8.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fèi)腾( téng)起来。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槐(huái)树下,也围了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竹竿。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jié)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笑着向下望。
“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躲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牛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由老师带着,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给短文写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用“ ”画出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参加的活动名称。
(4)读“丢沙包”一段,用“ ”画出具体写“丢沙包”玩得最有劲的句子。
9.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我们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是吗?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嚼了几口,我觉得那些叶子是苦的,不是甜的。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出来。
龙狗子见了,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我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1)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的滋味是 ,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 。
A.甜丝丝、苦
B.苦的、更苦了
C.苦、甜丝丝
(2)作者长大后知道了什么?
A.一开始你觉得苦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B.事情与甜藤儿一样,都是苦。
C.事情与甜藤儿一样,有若有甜。
(3)对“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一开始感觉跟到最后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B.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甜的。
C.每个人对甜和苦的感觉不总是一样,有时会反过来的。
10.写话乐园。
我也会写我们学校的课间十分钟的情景。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果实累累(lěi) 钥匙 (chi)
B.落下残疾( là) 茶几( jī )
C.瑰丽无比(guī) 胸脯 (pú)
D.五彩缤纷(bīng) 肯定( kěn)
【解答】A.有误,匙:此处指开锁的东西,读“shi”。
B.有误,落:[là]遗漏。[lào]倒,倒下。[luò]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下残疾”的“落”读“lào”。
C.正确。
D.有误,“缤”读“bīn”。
故选:C。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书。
B.秋天的月湖公园金桂飘香,五谷丰登。
C.今天吃苹果的时候,苹果里突然出现的一条虫子让我大吃一惊。
D.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解答】A、C、D使用正确。
B.使用错误,五谷丰登:五谷丰收。泛指粮食丰收。形容公园不恰当。
故选:B。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解答】“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是反问句,意思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故选:B。
4.下列诗句中,描绘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画面的是(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D.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解答】A.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翻译: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没有写牧童天真快乐。
B.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翻译: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写的是儿童追逐蝴蝶的快乐。
C.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
D.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翻译: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写了牧童劳作的场面。
故选:C。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拟人 C.比喻
【解答】句中将“树枝”“鸟儿”“蝴蝶”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将它们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6.暑假里,我要到向往已久的,日夜盼望的北戴河去。(改病句)
暑假里我要到向往已久的北戴河去。
【解答】重复啰嗦,将“,日夜盼望的”删去。
故答案为:
暑假里我要到向往已久的北戴河去。
7.造句。
(1)突然 今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
(2)落下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3)放假 明天我们就要放假了。
【解答】(1)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2)落下:掉下;下降。
(3)放假: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
故答案为:
(1)今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
(2)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3)明天我们就要放假了。
8.
课间十分钟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fèi)腾( téng)起来。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槐(huái)树下,也围了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竹竿。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jié)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笑着向下望。
“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躲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牛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由老师带着,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
(1)短文共有 五 个自然段。
(2)给短文写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用“ ”画出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参加的活动名称。
(4)读“丢沙包”一段,用“ ”画出具体写“丢沙包”玩得最有劲的句子。
【解答】(1)本题是对自然段的考查。自然段常以首行空两格的形式出现。
(2)考查了加小标题的能力。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在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大家玩得很快乐。故题目可以为“课间十分钟”。
(3)本题考查按要求画线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以知道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参加的活动有打乒乓球、爬竹竿、丢沙包、跳牛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4)本题考查按要求画线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以知道具体写“丢沙包”玩得最有劲的句子是: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
故答案为:
(1)五;
(2)课间十分钟;
(3)打乒乓球 爬杆 丢沙包 跳牛皮筋 跳绳 踢毽子 老鹰捉小鸡;
(4)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
9.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我们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是吗?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嚼了几口,我觉得那些叶子是苦的,不是甜的。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出来。
龙狗子见了,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我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1)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的滋味是 ,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 。 C
A.甜丝丝、苦
B.苦的、更苦了
C.苦、甜丝丝
(2)作者长大后知道了什么? A
A.一开始你觉得苦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B.事情与甜藤儿一样,都是苦。
C.事情与甜藤儿一样,有若有甜。
(3)对“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A.一开始感觉跟到最后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B.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甜的。
C.每个人对甜和苦的感觉不总是一样,有时会反过来的。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的滋味是苦的,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甜的。故选C。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由原文可知作者长大后知道了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故选A。
(3)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于“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甜的。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A;
(3)B。
10.写话乐园。
我也会写我们学校的课间十分钟的情景。
【解答】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想想自己和同学在课间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然后进行写话。注意语句要通顺。
故答案为: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沙包,还有的做游戏。大家玩得真高兴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