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速记古诗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3 少年中国说
指朝气蓬勃、前途无量的中国。
“说”是一种古代古代常用的文体,在这里表示议论,因此课题可以理解为“论前途无量的中国”。
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
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 地履其黄 美哉
xiè lín huáng
tāi lǚ zāi
我会认
泻
潜
试
胎
履
疆
xiè qián shì tāi
皇
huáng lǚ jiāng
半包围结构
我会写
生字组词
泻xiè 泻药、倾泻、一泻千里
潜qián 潜逃、潜力、潜伏
试shì 试验、尝试、牛刀小试
胎tāi 胚胎、胎生、胎教
皇huáng 皇帝、皇冠、富丽堂皇
生字组词
履lǚ 履历、如履薄冰、削足适履、西装革履
疆jiāng 边疆、疆域、疆界
作者简介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代表人物之一,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是一个希望祖国强大的爱国知识分子。
清朝末期,国家形势非常严峻。内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带来的落后封闭,进步人士遭到打压,外有强敌入侵,想要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少年……则国……”的句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之责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总
分
~~~~~~~~~~~~~~~~~~~~~~~~~~~~~~~~~~~~~
~~~~~~~~~~~~~~~~~~~~~~~~~~~~~~~~~~~~~
~~~~~~~~~~~~~~~~~~~~~~~~~~~~~~~~~~~~~~
~~~~~~~~~~~~~~~~~~~~~~~~~~~~~~~~~~~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1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显著特点?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强语言气势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层层
推进
这些词能否调换顺序?
结合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本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戊戌变法后。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一些无知的国人,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针对这种情况,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无耻谰言,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注意读出驳斥帝国主义、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