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聚焦】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轮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频考点聚焦】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轮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5 17: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一、隋朝兴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隋炀帝时期的建设
(1)广设仓库: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
(1)原因:①经过开皇之治,隋炀帝时经济实力有所恢复;
②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③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根据已学知识讨论,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认识大运河的开通?
(3)认识:
利:①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②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③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④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激化阶级矛盾,催化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唐朝盛世之政治统治
(1)贞观之治
(2)武周政权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
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
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
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唐朝盛世之民族关系
(1)唐朝与突厥关系
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来分裂为东西突厥
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
630年,唐灭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
唐太宗对东突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
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这些措施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对西突厥的管辖
①西突厥控制着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势力强大,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②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③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唐与吐蕃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①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②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
③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蕃会盟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唐与靺鞨关系
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与回纥关系
唐朝以回纥的住地置瀚海都督府,府下置州,州设刺史,其下又有长史、司马等官制,同样用回纥本民族的首领来担任,唐朝又在回纥地区修筑交通大道,设驿站,抽赋税。当时回纥地区和唐朝中央是一个国家以内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但具有它的特殊形式,即中国历史上从唐朝才正式开始的中原王期对边疆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府州”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称为都护府、都督府。即在征服边疆地区以后,不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而是任用其本族中的上层自治其地方实施间接的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思考: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②交通发达,推动中原与边疆往来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加强管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唐朝盛世之经济发展
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真题演练】
(2021年山东卷)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B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原因
①内轻外重,节度使兵力扩大,掌控地方军政大权。
②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③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增多,社会矛盾激化
过程
①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②“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755—763
安史之乱影响
(1)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唐朝由盛转衰。
(2)边防空虚。唐朝边疆地区频频告急。
(3)唐朝政局混乱,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加剧
(4)破坏了北方的经济。
(5)北方人的南移。“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分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1年广东卷)(2021年广东卷)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根据所学,《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写。《资治通鉴》则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二者作为史料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史学家的立场,D项正确;《马嵬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还原”的说法错误,排除B;可信度高或者低,不能通过成书的早晚来判断,排除C。
【高考真题演练】
D
2、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
(2)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3)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2018.全国卷1.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弄清两个问题:
1、唐代的藩镇和藩镇割据是两个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在唐代,藩镇最初是唐王朝为拱卫边疆而在北方边境建立的军事政治于一体的机关,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除边疆外于各地新设了众多藩镇,这些强藩镇除河朔三镇外,基本上都听命于唐中央。唐未黄巢起义后,在全国才普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代中后期的财政问题。唐王朝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及其后,财源主要仰丈于东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真题演练】
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宦官专权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朋党之争”。
唐穆宗时,朝廷大臣分化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唐武宗时,李德裕高居相位,将李宗闵贬斥流放封州;宣宗时,牛党得势,李党皆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崖州。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
4、黄巢起义
是唐僖宗时由私盐商人黄巢为首的民变,近年亦有学者称黄巢民变,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祸延大唐半壁江山,时间长达十年,因此造成的死亡总计达830万人,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朱温
参加起义
背叛起义
镇压起义
抢占地盘
907年
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堂探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
特点:
①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真题演练】
(2021年北京卷)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由图示材料可知,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①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所以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②正确;由图示材料可知,榷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可知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更繁荣,③错误;五代十国至宋初将很多税场升为县,朝廷派遣官吏到此治理,说明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④正确;因为②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因为①错误④正确,所以排除A项;因为③错误②正确,所以排除B项;因为①③错误,所以排除D项。故选C项。
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建立:时间、重要人物
巩固:①仓库②洛阳城③大运河
衰亡:时间、原因
建立:时间、人物
政治统治
经济统治
繁荣: 民族关系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衰亡: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课堂小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模拟演练】
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模拟演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模拟演练】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记述 出处
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 (唐)丁仙芝《赠朱中书》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菜” (唐)杜甫《昔游》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A.农业生产日益趋向专业化B.国家商业政策日渐宽松
C.城市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转谷”“贩缯”“转粟帛”“卖菱藕”“载绮罗”等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唐代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唐朝国家商业政策的日渐“宽松”,B项错误;“城市”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与“转谷”“卖菱藕”等不符,C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