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记叙文)
非连续性文本(共1小题)
(2022 铅山县)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体,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的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附: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 1﹣6年级 (12册) 124(篇) 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 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 (6册) 124(篇) 51.7%【40 篇/年级】 初中29(篇) 鲁迅作品9篇
【材料二】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比率是51.7%。
C.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出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不同之处。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记叙文(共4小题)
(2022 铅山县)课外阅读《记取岁月珠》,回答问题。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父母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郑重地说:“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我听了不由得感到紧张,不知是什么事。
妈妈要跟我们商量的是:妈妈想进化工厂做活,补贴家用。化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妈妈要是选日班,晚上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要是选夜班,妈妈白天可以在家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到时得一个人回来。工厂离家挺远的,对于独自夜行,妈妈有些顾虑一那会 儿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黢(qū)黢的,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槐树投下的房影如一潭深水……
我和妹妹最终选择让妈妈上日班。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此后每天中午,我和妹妹就约好一起回家。饭菜是妈妈在锅里留好了的。后来我年级读得高些,妈妈教会了我做咸菜年糕汤。咸菜年糕汤做法简单,把年糕切片,放些咸菜,加水,煮熟就可以吃了。那时年纪小,厨艺不佳,连咸菜切起来都是筋脉相连的,味道自然更不好。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早,三点多的时候就到家了。别的同龄人在外面玩得疯。我和妹妹回了家,早早地关紧了门,又早早地上了楼一妈妈到底也是不放心,反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关牢。我们乖乖记着妈妈的话。
楼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看来看去也就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有一天,我们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垂露状的玻璃坠子,意外发现透过玻璃坠子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虹霓一样美丽的折光。我和妹妹轮流看,看天,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时辰。
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
是的,能换回妈妈安安心心地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更何况,那一段时光青灰的底色里,也还有一丝温柔的暖色:比如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几回把我惊醒了,我就会看到门缝底下漏进一线光亮,我的心瞬间充满了欣喜;有时我睡得沉,等妈妈上来把我叫醒,我才知道他们回来了。像变魔法一样的,眼前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或许也不忍叫起我们下楼,铺了报纸,“纵容”我们在床上吃。
成长的路上,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值得被深深地铭记啊,它们会变成一颗颗珍珠,在你的年华里闪闪发光。
(1)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 。
(2)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 。
(3)作者在文中提到“垂露状的玻璃坠子”的目的是 。
A.强调透过玻璃坠子看到的风景非常迷人。
B.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
C.表现“我”和妹妹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
D.反映了那一段童年时光非常无聊与无趣。
(4)“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原因是 。
(5)去化工厂上班后,妈妈是怎样照料“我”和妹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请按叙述顺序简要概括事件的要点。
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 → →爸妈下班
(7)题目“记取岁月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022 横峰县)课文短文分析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①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②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选择:文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3)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短文写了侄儿向 感恩,“我”向 和 感恩,“我”的女儿向 感恩。
(4)请你用“ ”画出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021 万年县)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②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颖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③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④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拌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⑤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⑥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⑦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莱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⑧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⑨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逃之夭夭:
2)语重心长: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1)第①段:“小的时候想长大。”这个句子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指 。
2)第④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个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
3)第⑤段:“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作者“惭愧”的原因是 。
(4)当天晚上家里的“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作者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 横峰县)课外阅读。
沉默的善良
春运期间,由杭州开往成都的K529次列车严重超员。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个瘦弱的姑娘,看上去不到20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到这情景,老大爷关切地说:“闺女,这么站着遭罪,你应该像我这样早点儿上车来找个座。到哪儿下呀?”“我没事的,爷爷,我到荆门。”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 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儿,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这样吧闺女,等我下了之后你就过来坐这里。嗯,好的,谢谢您啦。”姑娘甜甜地应了一声,满脸感激。
过了一会儿,列车开始检票。列车员看了看姑娘的票,奇怪地问:“你不是有座嘛,怎么不坐?”姑娘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70 多岁的老人家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怎么能说,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姑娘抿着嘴眨了眨眼。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然后把票给了姑娘,小声说:“跟我去餐厅吧,我帮你找个座。”跟前的几个人都听到了,赞叹着给姑娘让出了一条道。姑娘弯下腰,从座位下拿出了自己的拐杖.....
刚才被感动的人们,心底像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深深地震撼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用大爱的心去做小爱的事,善良也就是这么简单,善良其实不说话。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标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标点符号写在括号里。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 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 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
担忧
(2)找出与文章标题相照应的语句,并抄下来。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东倒西歪:
(4)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短文中加粗的句子,列车员想让小姑娘对那位老大爷说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非连续性文本(共1小题)
(2022 铅山县)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体,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的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附: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 1﹣6年级 (12册) 124(篇) 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 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 (6册) 124(篇) 51.7%【40 篇/年级】 初中29(篇) 鲁迅作品9篇
【材料二】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C
A.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比率是51.7%。
C.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出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不同之处。
部编版和人教版教材的不同之处:①部编版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优秀古诗文的选篇比人教版有了增幅,小学增幅达80%;革命传统教育篇也有增幅,初中鲁迅的作品达到了9篇。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了理解。从材料一中可知,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充分说明语文教材改革的必要性。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知,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比率是51.7%。从材料二中可知,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故A、B说法正确。C说法有误。
(2)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知,部编版和人教版教材的不同之处:①部编版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优秀古诗文的选篇比人教版有了增幅,小学增幅达80%;革命传统教育篇也有增幅,初中鲁迅的作品达到了9篇。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3)考查了对材料三内容的理解。新教材对对孩子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故答案为:
(1)C;
(2)①部编版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优秀古诗文的选篇比人教版有了增幅,小学增幅达80%;革命传统教育篇也有增幅,初中鲁迅的作品达到了9篇。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3)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记叙文(共4小题)
(2022 铅山县)课外阅读《记取岁月珠》,回答问题。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父母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郑重地说:“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我听了不由得感到紧张,不知是什么事。
妈妈要跟我们商量的是:妈妈想进化工厂做活,补贴家用。化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妈妈要是选日班,晚上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要是选夜班,妈妈白天可以在家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到时得一个人回来。工厂离家挺远的,对于独自夜行,妈妈有些顾虑一那会 儿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黢(qū)黢的,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槐树投下的房影如一潭深水……
我和妹妹最终选择让妈妈上日班。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此后每天中午,我和妹妹就约好一起回家。饭菜是妈妈在锅里留好了的。后来我年级读得高些,妈妈教会了我做咸菜年糕汤。咸菜年糕汤做法简单,把年糕切片,放些咸菜,加水,煮熟就可以吃了。那时年纪小,厨艺不佳,连咸菜切起来都是筋脉相连的,味道自然更不好。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早,三点多的时候就到家了。别的同龄人在外面玩得疯。我和妹妹回了家,早早地关紧了门,又早早地上了楼一妈妈到底也是不放心,反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关牢。我们乖乖记着妈妈的话。
楼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看来看去也就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有一天,我们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垂露状的玻璃坠子,意外发现透过玻璃坠子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虹霓一样美丽的折光。我和妹妹轮流看,看天,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时辰。
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
是的,能换回妈妈安安心心地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更何况,那一段时光青灰的底色里,也还有一丝温柔的暖色:比如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几回把我惊醒了,我就会看到门缝底下漏进一线光亮,我的心瞬间充满了欣喜;有时我睡得沉,等妈妈上来把我叫醒,我才知道他们回来了。像变魔法一样的,眼前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或许也不忍叫起我们下楼,铺了报纸,“纵容”我们在床上吃。
成长的路上,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值得被深深地铭记啊,它们会变成一颗颗珍珠,在你的年华里闪闪发光。
(1)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 妈妈去上日班还是夜班 。
(2)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 姐妹俩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
(3)作者在文中提到“垂露状的玻璃坠子”的目的是 B 。
A.强调透过玻璃坠子看到的风景非常迷人。
B.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
C.表现“我”和妹妹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
D.反映了那一段童年时光非常无聊与无趣。
(4)“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原因是 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日子怎样过都值得 。
(5)去化工厂上班后,妈妈是怎样照料“我”和妹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①提前留饭菜在锅里。②教“我”做咸菜年糕汤。③叮嘱“我们”不要乱跑。④傍晚回家煮饭给“我们”吃。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请按叙述顺序简要概括事件的要点。
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 自做年糕汤 → 打发在家的时间 →爸妈下班
(7)题目“记取岁月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闪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妈妈去上日班还是夜班。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姐妹俩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因为作者为了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所以在文中提到了“垂露状的玻璃坠子”。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因为“我”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日子怎样过都值得,所以从未后悔过。
(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为了照料“我”妹妹,会提前留饭菜在锅里,教“我”做咸菜年糕汤,叮嘱“我们”不要乱跑。傍晚回家煮饭给“我们”吃。
(6)考查学生对文章那我让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即: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自做年糕汤→打发在家的时间→爸妈下班回到家。
(7)考查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记取岁月珠”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闪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故答案为:
(1)妈妈去上日班还是夜班;
(2)姐妹俩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3)B;
(4)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日子怎样过都值得;
(5)①提前留饭菜在锅里。②教“我”做咸菜年糕汤。③叮嘱“我们”不要乱跑。④傍晚回家煮饭给“我们”吃。
(6)自做年糕汤 打发在家的时间;
(7)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闪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2022 横峰县)课文短文分析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①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耳濡目染
②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心安理得
(2)选择:文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A 。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3)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短文写了侄儿向 姑姑 感恩,“我”向 母亲 和 父亲 感恩,“我”的女儿向 老师 感恩。
(4)请你用“ ”画出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心灵如一朵花需要感恩的雨露来滋养。
【解答】(1)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本文指女儿在我的影响下学会了感恩。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这是我学会对父亲表达感恩之后的感悟,说明亲人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3)考查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本文描写的是因我的侄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英语,所以经常做一些写有感谢之类的小纸片送给我,以表达他对我的感恩之情。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从此我也学会了真诚的在亲人之间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我的行为也影响了我的女儿,使她也学会了感恩老师,从而改变了自己。故文中写了侄儿向姑姑感恩,“我”向母亲和父亲感恩,女儿向老师感恩。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从母亲抚摸衣服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中却体会到,母亲虽然“骂”我浪费,但心里却是十分的温暖和幸福。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心灵如一朵花需要感恩的雨露来滋养。”人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心灵的就像一朵花一样美丽。
故答案为:
(1)①耳濡目染;②心安理得。
(2)A;
(3)姑姑;母亲 父亲;老师。
(4)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5)心灵如一朵花需要感恩的雨露来滋养。
(2021 万年县)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②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颖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③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④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拌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⑤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⑥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⑦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莱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⑧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⑨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逃之夭夭: 本文指邻家的孩子撞了老太太之后,就逃跑了。
2)语重心长: 本文指父母对我意味深长的教诲。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小时候以为进入中学、长青春痘就意味着长大了,可后来经过“照顾被邻居家孩子撞倒的老太太”这件事后,“我”明白了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的长大了。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1)第①段:“小的时候想长大。”这个句子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指 进入中学 。
2)第④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个句子是 环境 描写,作用是 通过“阴雨蒙蒙”“雾气很重”“路上很滑”等为下文的“我”和邻家的小孩骑自行车撞人做了铺垫 。
3)第⑤段:“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作者“惭愧”的原因是 “我”和朋友做车时把一位老太太撞倒了,而“我”却有想一走了之的念头 。
(4)当天晚上家里的“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作者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我”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或生“我”的气,因为父亲亲眼看到“我”闯了祸,他肯定很生气。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本文指邻家的孩子撞了老太太之后,就逃跑了。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义深长。本文指父母对我意味深长的教诲。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内容简洁地概括出来,语句通顺合理即可。例如:“我”小时候认为长大意味着进入中学,成为大人,可后来经过“扶起被邻家孩子撞倒的老太太”这件事后,“我”明白了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这一经过。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这时的长大是指进入中学。②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是一个描写环境的句子,通过“阴雨蒙蒙”“雾气很重”“路上很滑”等为下文的“我”和邻家的小孩骑自行车撞人做了铺垫。③“我有些惭愧”指的是:“我”和朋友做车时把一位老太太撞倒了,而“我”却有想一走了之的念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可知,“我”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或生“我”的气,因为父亲亲眼看到“我”闯了祸,他肯定很生气。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
故答案为:
(1)本文指邻家的孩子撞了老太太之后,就逃跑了。本文指父母对我意味深长的教诲。
(2)“我”小时候以为进入中学、长青春痘就意味着长大了,可后来经过“照顾被邻居家孩子撞倒的老太太”这件事后,“我”明白了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的长大了;
(3)进入中学 环境 通过“阴雨蒙蒙”“雾气很重”“路上很滑”等为下文的“我”和邻家的小孩骑自行车撞人做了铺垫:“我”和朋友做车时把一位老太太撞倒了,而“我”却有想一走了之的念头;
(4)“我”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或生“我”的气,因为父亲亲眼看到“我”闯了祸,他肯定很生气。
(5)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
(2021 横峰县)课外阅读。
沉默的善良
春运期间,由杭州开往成都的K529次列车严重超员。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个瘦弱的姑娘,看上去不到20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到这情景,老大爷关切地说:“闺女,这么站着遭罪,你应该像我这样早点儿上车来找个座。到哪儿下呀?”“我没事的,爷爷,我到荆门。”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 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儿,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这样吧闺女,等我下了之后你就过来坐这里。嗯,好的,谢谢您啦。”姑娘甜甜地应了一声,满脸感激。
过了一会儿,列车开始检票。列车员看了看姑娘的票,奇怪地问:“你不是有座嘛,怎么不坐?”姑娘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70 多岁的老人家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怎么能说,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姑娘抿着嘴眨了眨眼。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然后把票给了姑娘,小声说:“跟我去餐厅吧,我帮你找个座。”跟前的几个人都听到了,赞叹着给姑娘让出了一条道。姑娘弯下腰,从座位下拿出了自己的拐杖.....
刚才被感动的人们,心底像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深深地震撼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用大爱的心去做小爱的事,善良也就是这么简单,善良其实不说话。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标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标点符号写在括号里。
“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 , 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 ?” 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
担忧 。
(2)找出与文章标题相照应的语句,并抄下来。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东倒西歪: 指行走不稳。本文指小姑娘因腿残疾,在车厢里难以站稳。
(4)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春运期间,某列车严重超员,一位腿脚残疾的小姑娘悄无声息的让座位给一位老大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5)读短文中加粗的句子,列车员想让小姑娘对那位老大爷说什么?
列车员想让小姑娘对那位老大爷说车位是小姑娘的。
【解答】(1)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表示疑问的语气用问号。表示一句话的停顿用逗号。一句话已说完用句号。即为:“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善良也就是这么简单,善良其实不说话”可知,这句话与与文章标题相照应。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东倒西歪”的意思是指行走不稳。本文指小姑娘因腿残疾,在车厢里难以站稳。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写了春运期间,某列车严重超员,一位腿脚残疾的小姑娘悄无声息的让座位给一位老大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5)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可知,的语言组织能力。列车员想让小姑娘对那位老大爷说车位是小姑娘的。
故答案为:
(1)“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2)善良也就是这么简单,善良其实不说话。
(3)指行走不稳。本文指小姑娘因腿残疾,在车厢里难以站稳。
(4)春运期间,某列车严重超员,一位腿脚残疾的小姑娘悄无声息的让座位给一位老大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5)列车员想让小姑娘对那位老大爷说车位是小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