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镇化课件(共9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城镇化课件(共9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15: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6张PPT)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通过区域图辨认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识)
2.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综合思维)
时间 特征 水平
18世纪中叶之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发展缓慢 <2%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 城镇化________ 13.3%
(1900年)
20世纪以来,尤其________以来 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________ 54.3%
(2016年)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镇的拉动和农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农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果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造最大的地方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题目(1) 题目(2)
问 人类对洪水过程线的影响 缓解城市内涝
思 城镇化和修水库 加快泄洪速度
答 城镇化导致下渗减少;修水库导致调节能力加强 完善排水系统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