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八角楼上
15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看一看,毛泽东为革命事业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灯就亮了
夜幕降临
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
时间
地点
在灯下忘我地工作
读2自然段,对照图片,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毛主席外貌、动作和神态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外貌
条件艰苦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动作
神态
就在这盏清油灯,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伟大
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毛泽东当年工作的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是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日夜操劳。
谈谈你对“星星之火”的理解?
文中的“星星之火”一方面指的是油灯的灯火,另一方面指的是革命斗争之火。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1.毛主席工作这样紧张,又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油灯里为什么不多添几根灯芯?
2.毛主席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这盏清油灯下”写了哪些“光辉著作”?
因为这是在井岗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1.毛主席工作这样紧张,又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油灯里为什么不多添几根灯芯?
毛主席当年在井岗山艰苦的寒庙里,在一根灯芯的小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及《井岗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
2.毛主席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这盏清油灯下”写了哪些“光辉著作”?
战争年代
艰苦
夜以
继日忘我工作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了解 环境的 ,感受到了毛主席为了革命
的崇高精神。
八角楼上
时间:寒冬腊月 深夜
动作:穿 披 坐 握 拔
废寝忘食
神态:凝视沉思
日夜工作
夜幕降临灯就亮了
毛主席写文章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著。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关于湘赣边界红色割据区域斗争情况的报告。全文约1.5万字。
全文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系统总结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一年多来斗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
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强调在反动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红色区域的斗争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与策略。第二部分“割据地区的现势”。从多方面分析了湘赣边界红色区域的斗争形势,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和原则,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就着清油灯的灯光废寝忘食地工作。
朗读课文。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1)夜幕降临: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来临了。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会发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已经点燃了清油灯,可想而知外面的天已经黑了。
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插图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2)寒冬腊月:一般指农历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也泛指非常寒冷的冬天或天气非常冷。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毛主席身上的穿着可知,此时的天气非常寒冷。薄:与“厚”相对。仔细观察毛主席披着的毯子,它是那么单薄,一点儿也不厚实。
(3)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沉思:深思。察觉:发觉,看出来。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会发现毛主席此时正一手握着笔,一手拨着灯芯,他是多么专注,多么入神啊!连毯子从他身.上滑落下来他都丝毫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