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6 反冲现象 火箭(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6 反冲现象 火箭(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5 16: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上节回溯
1.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
3.完全非弹性碰撞;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问题引入
  近几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火箭升空时会喷射大量的气体,借此获得巨大的速度,这其中体现了什么物理原理?
  章鱼、乌贼游动时会把水吸入体腔,然后用力压水,通过身体前面的孔将水喷出,使身体很快的移动。章鱼能够调整喷水的方向,这样可以使得身体向任意方向前进,章鱼的游动体现了什么物理原理?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问题引入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反 冲
1.定义:一个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称为反冲;
2.特点:
(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反冲现象中,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3)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动能,系统的总动能增加。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反 冲
1.定义:一个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称为反冲;
2.特点:
(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反冲现象中,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3)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动能,系统的总动能增加。
0=m1v1+m2v2
v2=- v1
反冲现象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农田、园林的喷灌装置,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等。
减少反冲现象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射击时把枪身抵在肩部,减小反冲现象的影响,自行火炮的止退犁和缓冲装置,减小因为反冲现象炮身的后退,提高连射精度。
做一做
二、知识讲解——反冲现象
1.把一个气球吹起来,用手捏住气球的通气口,然后突然放开,让气体喷出,观察气球的运动。
2.把弯管装在可旋转的盛水容器中。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古代火箭
二、知识讲解——火箭
  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箭杆上捆一个前端封闭的火药桶,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箭杆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现代火箭
二、知识讲解——火箭
  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它们都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的速度。现代的喷气式飞机,靠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气体,飞行速度能够超过 1000 m/s 。现代火箭的主要用途是,利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如发射探测仪、常规弹头和核弹头、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
思考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火箭
  质量为 m 的人在远离任何星体的太空中,与他旁边的飞船相对静止。由于没有力的作用,他与飞船总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这个人手中拿着一个质量为 Δm 的小物体。现在他以相对于飞船为 μ 的速度把小物体抛出。
1.小物体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2.人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3.人的速度改变量是多少?
火箭的结构
二、知识讲解——火箭
  主要由壳体和燃料两大部分组成。火箭燃料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沿着预定的空间轨道飞行。
影响火箭速度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火箭
  设火箭飞行时,在极短的时间 Δt 内喷射燃气的质量为 Δm ,喷出的燃气相对喷气前火箭的速度是 μ ,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 m ,喷气后火箭增加的速度是 Δv 。
影响火箭速度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火箭
  设火箭飞行时,在极短的时间 Δt 内喷射燃气的质量为 Δm ,喷出的燃气相对喷气前火箭的速度是 μ ,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 m ,喷气后火箭增加的速度是 Δv 。
  以火箭为参考系,喷气前火箭的动量是 0 ,喷气后火箭的动量是 mΔv,燃气的动量是 Δmμ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气后火箭和燃气的总动量仍为 0 ,则: mΔv+Δmμ=0,Δv=-μ 。
影响火箭速度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火箭
  上式表明,火箭喷出的燃气速度 μ 越大、火箭喷出物质的质量与火箭本身质量之比越大,火箭获得的速度就越大。
科学漫步
二、知识讲解——火箭
三级火箭
  现代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通常在 2000 m/s~5000m/s,这样的火箭还是达不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7.9 km/s 的速度。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多级火箭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超过四级。
二、知识讲解——人船模型
例题:
  如图,长为 l ,质量为 M 的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 m 的人(可视为质点)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向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二、知识讲解——人船模型
例题:
  如图,长为 l ,质量为 M 的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 m 的人(可视为质点)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向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设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整个过程用时为 t,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0=mv1-Mv2 ,两边都乘上 t ,可得 0=mv1t-Mv2t,0=mx1-Mx2,又因为 l=x1+x2,所以 x1= l,x2=l
处理“人船问题”的思路
二、知识讲解——人船模型
  首先利用动量守恒确定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再确定位移关系。由于动量守恒,所以任一时刻系统总动量为零,动量守恒式可以写成 m1v1=m2v2 。
因此可知:
(1)两物体的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两物体的位移与质量成反比。
  对于人船模型还要注意,人走船走,人停船停,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船方向相反。
小结
01
反冲现象;
反冲现象的原理;
反冲现象的应用;
02
03
练习
1.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是 800 m/s ,如果它喷出的气体相对飞机的速度小于 800 m/s ,那么以地面为参考系,气体的速度方向实际上是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的。如果这种情况下继续喷出气体,飞机的速度还会增加吗?为什么?
练习
1.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是 800 m/s ,如果它喷出的气体相对飞机的速度小于 800 m/s ,那么以地面为参考系,气体的速度方向实际上是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的。如果这种情况下继续喷出气体,飞机的速度还会增加吗?为什么?
答:飞机速度还会增加,设飞机的质量为 M,喷出的气体质量为 m,气体的对地速度为 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mv′,v=v0+(v0-v′),因为气体相对飞机的速度小于 800 m/s,气体对地速度与飞机对地速度方向相同,且气体对地速度 v′ < 800m/s 因此由表达式可以看出,飞机的速度还会增加。
练习
2.一个连同装备共有 100 kg 的航天员,脱离宇宙飞船后,在离飞船 45 m 的位置与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装备中有一个高压气源,能以 50 m/s 的速度喷出气体。航天员为了能在 10 min 内返回飞船,他需要在开始返回的瞬间一次性向后喷出多少气体?
练习
2.一个连同装备共有 100 kg 的航天员,脱离宇宙飞船后,在离飞船 45 m 的位置与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装备中有一个高压气源,能以 50 m/s 的速度喷出气体。航天员为了能在 10 min 内返回飞船,他需要在开始返回的瞬间一次性向后喷出多少气体?
答:若要 10 min 内返回飞船,宇航员的速度最小为 v′==0.075 m/s ,设要一次性释放质量为 m 的气体,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m)v′,解得:m=0.15kg
练习
3.用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假设最后一节火箭的燃料用完后,火箭壳体和卫星一起以 7.0×103 m/s 的速度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的质量为 500 kg ,最后一节火箭壳体的质量为 100 kg 。某时刻火箭壳体与卫星分离,分离时卫星与火箭壳体沿轨道切线方向的相对速度为 1.8×103 m/s。试分析计算:分离后卫星的速度增加到多大?火箭壳体的速度多大?分离后它们将如何运动?
答:设分离后火箭壳体的速度为 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m)v=M(v′+μ)+mv′
代入数据解得:v′=5.5×103 m/s
分离后卫星的速度:v′′=v′+μ=7.3×103 m/s 。
卫星分离后的速度 v′′ > v ,因此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卫星对地面的高度不断升高,最终在某一高度稳定下来。火箭壳体的速度 v′ < v,它的轨道高度会不断降低,受万有引力的影响进入大气层,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
练习
4.一个士兵坐在皮划艇上,他连同装备和皮划艇的总质量是 120 kg 。这个士兵用自动步枪在 2 s 内沿水平方向连续射出 10 发子弹,每发子弹的质量是 10 g,子弹离开枪口时相对步枪的速度是 800 m/s 。射击前皮划艇是静止的,不考虑水的阻力。
(1)每次射击后皮划艇的速度改变多少?
(2)连续射击后皮划艇的速度是多大?
(3)连续射击时枪所受到的平均反冲作用力是多大?
答:(1)设射出第一发子弹后,皮划艇的对地速度为 v1,子弹的对地速度为800-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有:
(M-m)v1=m(800-v1)
得:v1=
设射出第二发子弹后,皮划艇的对地速度为 v2,子弹的对地速度为 800-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2m)v2-m(800-v2)= (M-m)v1
得:v2-v1=
设射出第三发子弹后,皮划艇的对地速度为 v3,子弹的对地速度为 800-v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3m)v3-m(800-v3)= (M-2m)v2
得:v3-v2=
总结前面的规律可知:射出第 n 发子弹后皮划艇的速度变化为:
vn-vn-1== m/s (n=1,2,3,……)
(2)连续射击后的速度 v10=(++……+) m/s ≈ 0.67 m/s
(3)对于 10 发子弹,根据动量定理有:
FΔt=(M-10m)v10-0
解得:F ≈39.97 N
连续射击时枪所受到的平均反冲作用力大小为 39.97 N ,方向与子弹速度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