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
基础全面练 (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F1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变式训练】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F1或F2垂直于F
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
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
2.(2021·渭南高一检测)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
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分开拉链的力
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拉链的力
D.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减少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增加了合上拉链的力
3.株洲湘江风光带的湿地常有白鹭栖息。当一只质量为m的白鹭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时,白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mg B.mg C.mg D.mg
4.(2021·攀枝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静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某时刻只受到F1和F2的作用,且F1=10 N,F2=10 N,则物体受到的合力( )
A.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方向沿y轴负方向
C.大小等于10 N
D.大小等于10 N
5.如图所示,重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体操比赛时,有两手臂对称支撑、竖直倒立静止的比赛动作,设两臂之间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
B.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C.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D.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G
6.力的合成和分解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大的桥需要建很长的引桥,以便减小桥面的倾角,从而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
B.幼儿园的滑梯较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从而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C.运动员缓慢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当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更大,这是由于张开双臂时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
D.帆船能够逆风航行,从力的效果来看帆船受到的合力一定沿帆船前进方向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7.(14分)如图所示,
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两点。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s。已知两绳能承受的拉力大小均为F,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8.(1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G=100 N,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60 N,支持力FN=64 N,摩擦力Ff=16 N,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综合突破练 (15分钟·40分)
9.(6分)(多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B处),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另一端C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重物,并保持静止。通过实验会感受到( )
A.绳子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
B.杆对手掌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C指向A
C.绳对手指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绳由B指向A
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10.(6分)(6分)(2021·巴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倾角为β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
B.C对B一定有摩擦力
C.水平面对C一定有摩擦力
D.水平面对C一定没有摩擦力
11.(6分)(多选)如图所示是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2.(22分)如图所示,
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0 kg,mB=20 kg,A、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A,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今欲用外力将物体B匀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变式训练】
图中氢气球重力为10 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 N。由于受到水平向左的风力的作用,使系气球的绳子与地面成60°,试求:
(1)绳子的拉力。
(2)水平风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
基础全面练 (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F1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解析】选B。
由已知条件可得Fsin 30°=5 N,又5 N【变式训练】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F1或F2垂直于F
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
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
【解析】选D。一个力F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F1和F2可以与F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不可能同时大小也都与F相同,因为两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故应选D。
2.(2021·渭南高一检测)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
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分开拉链的力
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拉链的力
D.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减少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增加了合上拉链的力
【解析】选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在α角很小的情况下,F1=F2>F,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的物体分开。
合上拉链时,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的拉拉链的两分力,如图乙所示,根据边角关系,仍有F1=F2>F,即增大了合上的力。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3.株洲湘江风光带的湿地常有白鹭栖息。当一只质量为m的白鹭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时,白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mg B.mg C.mg D.mg
【解析】选C。白鹭受重力、垂直于速度方向的作用力、空气阻力三个力的作用,受力如图所示:
由于白鹭做匀速运动,故其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空气阻力为f=mgsin30°=mg。故选C。
4.(2021·攀枝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静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某时刻只受到F1和F2的作用,且F1=10 N,F2=10 N,则物体受到的合力( )
A.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方向沿y轴负方向
C.大小等于10 N
D.大小等于10 N
【解析】选C。正交分解如图,故物体的合力为10 N,方向沿x轴正向。
5.如图所示,重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体操比赛时,有两手臂对称支撑、竖直倒立静止的比赛动作,设两臂之间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
B.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C.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D.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G
【解析】选C。当θ不同时,运动员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则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0,即运动员受到的合力相同,故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无论θ取何值,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故B错误;无论θ为何值,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员所受重力与地面对人双手的支持力平衡,即运动员单手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为,故C正确,D错误。
6.力的合成和分解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大的桥需要建很长的引桥,以便减小桥面的倾角,从而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
B.幼儿园的滑梯较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从而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C.运动员缓慢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当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更大,这是由于张开双臂时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
D.帆船能够逆风航行,从力的效果来看帆船受到的合力一定沿帆船前进方向
【解析】选A。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减小,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故A正确; 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故B错误; 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时手臂产生的合力不变时,分力的夹角越大,则分力越大,故C错误; 帆船能逆风行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力的分解,则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帆船前进方向的分力,故D错误。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7.(14分)如图所示,
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两点。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s。已知两绳能承受的拉力大小均为F,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解析】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为沿绳向下拉绳,故将物体所受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绳向下的力,分解图为菱形(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如图所示。
绳越长,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小,则分力越小;绳最短时对应的最大拉力为F。在分解图上,没有角度的准确值,但图中的阴影部分对应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
整理可得
L=。
答案:
8.(1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G=100 N,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60 N,支持力FN=64 N,摩擦力Ff=16 N,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对四个共点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则x方向的合力:
Fx=F cos 37°-Ff=60×0.8 N-16 N=32 N,
y方向的合力:
Fy=F sin 37°+FN-G=60×0.6 N+64 N-100 N=0 N,
所以合力大小F合=Fx=32 N,方向水平向右,
动摩擦因数μ===0.25。
答案:32 N,方向水平向右 0.25
综合突破练 (15分钟·40分)
9.(6分)(多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B处),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另一端C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重物,并保持静止。通过实验会感受到( )
A.绳子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
B.杆对手掌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C指向A
C.绳对手指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绳由B指向A
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解析】选A、C、D。重物重力的作用效果,一方面拉紧绳,另一方面使杆压紧手掌,所以重力可以分解为沿绳方向的力F1和垂直于掌心方向的力F2,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F1=,F2=G tan θ,若所挂重物质量变大,则F1、F2都变大,选项A、C、D正确。
10.(6分)(6分)(2021·巴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倾角为β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
B.C对B一定有摩擦力
C.水平面对C一定有摩擦力
D.水平面对C一定没有摩擦力
【解析】选C。
以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由图得到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N=GC+GB-GA sin θ11.(6分)(多选)如图所示是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解析】选B、D。车轮刚被顶起时,千斤顶两臂支持力的合力为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等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大小为1.0×105 N,故B正确;两臂夹角为120°,由几何关系可知,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为1.0×105 N,故A错误;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两臂夹角变小,每臂受到的压力减小,故C错误,D正确。
12.(22分)如图所示,
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0 kg,mB=20 kg,A、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A,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今欲用外力将物体B匀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解析】分析A、B的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知,A始终静止,故在x轴方向上有:
T sin 37°=f1,①
在y轴方向上有:
T cos 37°+N1=mAg,②
而f1=μN1,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N1=60 N,f1=30 N;
B匀速运动,则在x轴方向上有:
F=f1′+f2,④
又f1′=f1,⑤
在y轴方向上有:N2=N1′+mBg,⑥
又N1′=N1,⑦
f2=μN2,⑧
由④~⑧得F=160 N。
答案:160 N
【变式训练】
图中氢气球重力为10 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 N。由于受到水平向左的风力的作用,使系气球的绳子与地面成60°,试求:
(1)绳子的拉力。
(2)水平风力的大小。
【解析】
对氢气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将绳子的拉力正交分解
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风=F cos 60°
竖直方向F浮=F sin 60°+mg
解得:F=4 N
F风=2 N
答案:(1)4 N (2)2 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