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20: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短歌行
曹操
1.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3.鉴赏运用典故等艺术手法表达情感的技巧
4.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读基调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喜。”
《三国演义》
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
京剧脸谱白脸
知人论世,读基调
知人论世,读基调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 世称“魏武帝”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 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
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书)
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hāo]里行》、 《龟虽寿》 《观沧海》《短歌行》)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徘,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
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
文体常识
文体知识
中国诗歌
古典诗歌
(旧体诗)
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之后)



新诗(即新体诗)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
古体诗(不受格律约束;古风、古诗)
三言古诗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近体诗(源于六朝,成于唐朝)(格律诗)
绝句
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
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
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如《敕[chì]勒歌》《木兰诗》《短歌行》。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歌”“行”“引” “曲” “吟”等。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的别称:
歌:《垓[gāi]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关于“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知人论世,读出基调
知人论世,读基调
对酒1.当歌,人生2.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何4.以解忧?唯有5.杜康。
青青6.子7.衿,悠悠我心。8.但9.为君10.故,11.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12.食野之13.苹。我有嘉宾,14.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15.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16.陌度17.阡,18.枉19.用相20.存。21.契阔谈22.?,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23.匝,何枝可依?
山不24.厌高,海不厌深。周公25.吐哺,天下归心。

吟诵诗句,研诗意
如何去品读一首诗歌
诗眼 情感、志向
“诗眼”是诗歌中点睛传神之笔,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某字,一种是诗歌中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某字。

吟诵诗句,研诗意
诗眼 情感、志向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吟诵诗句,研诗意
诗眼 情感、志向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吟诵诗句,研诗意
一忧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二忧
人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衿》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悠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三国演义》
吟诵诗句,研诗意
吟诵诗句,研读诗意
三忧
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胡沙行》
曹操之“忧”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是由!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一代“霸主”心怀天下、统一天下的君王之忧
纵情诗歌,品诗法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报负情怀?
用典 比兴
用典是在诗词中引用、改用、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典故。
适当用典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丰富的内涵。
纵情诗歌,品诗法
用典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衿》
纵情诗歌,品诗法
纵情诗歌,品诗法
用典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小雅 鹿鸣》
用典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纵情诗歌,品诗法
用典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沐三握发,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话 鲁周公世家》
纵情诗歌,品诗法
用典
思考四个典故顺序能否互换?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子衿》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小雅 鹿鸣》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话 鲁周公世家》
纵情诗歌,品诗法
用典
思考四个典故顺序能否互换?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子衿》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小雅 鹿鸣》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话 鲁周公世家》


纵情诗歌,品诗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宋 朱熹《诗集传》)
“比”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寺征更
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也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 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兴
纵情诗歌,品诗法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兴
纵情诗歌,品诗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觅取诗心,涵诗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觅取诗心,涵诗情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
觅取诗心,涵诗情
消极:及时行乐
积极:追求价值
觅取诗心,涵诗情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
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
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
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当时曹操已经53岁。
觅取诗心,涵诗情
基调昂扬
用典比兴,表明心志
渴求贤才,成就伟业
忧思不断,
反复沉吟
欢饮畅谈,
尽礼娱宾。
纵酒放歌,心忧天下
貌似颓废,实则进取
得才
不得才
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他才会一扫前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开创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
他的诗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同时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立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觅取诗心,涵诗情
《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 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一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觅取诗心,涵诗情
觅取诗心,涵诗情
体裁 节奏 风格 主旨 表现手法
四言古诗 乐府诗 短促、激越 沉郁悲凉 激昂慷慨 渴望建功立业 用典
比兴
艺术特色
1. 化用典故
子衿——男女情思化为对贤才的思慕
鹿鸣——表达期待贤者的热诚
周公——求贤建业的雄心
2.妙用比喻
明月——可望不可即的贤才
乌鹊——不知皈依何处的贤才
山高、海深——博大的胸怀,贤才越多越好
3.欲扬先抑
叹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抒雄心壮志
拓展思考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戏曲中的曹操形象
历史中的曹操画像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小说体裁因素
《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拓展思考
[素材一】可爱的奸雄”曹操早童分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有人说他是“可爱的奸雄”。那么,曹操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法制上,曹操始终对豪强大族持抑制的态度,起兵刚占据充州,就拿名士边让开刀,虽然此举导致了充州叛乱,但曹操抑制豪强的思想可取。用人上,曹操曾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打破世族观念,唯才是用。军事上,曹操一生平定了吕布、袁绍、袁术等多个割据势力,为北方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此外,曹操注释完成了军事理论《孙子》十三篇。经济上,曹操采纳枣祗的建议实行屯田制,对东汉末年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恢复与促进作用。文学上,他的诗作《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这是毛泽东对曹操的高度评价。
适用话题:英雄与历史、真与伪、善与恶、复杂的人性等。
【素材二】
各地为留住人才“放大招”。近年来,各地以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价惠政策吸引人才,相继出台新政策,一些地方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比如,知名电商主播被认定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90后快递员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再如,无锡全面取消了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的落户限制;济南不仅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并且放开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条件准入限制……从对学历型、高技能人才敞开怀抱,到全面放开、“零门槛”,各地落户新政涉及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广,这对稳定就业、促进消费起到重要作用。长远来看,劳动力和人才并非“一引了之”,还要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做文章、下功夫。
适用话题:人才与经济、人尽其才、留人与用人、人才与软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