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祖先的摇篮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祖先的摇篮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20: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动词短语,并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字词
1.谈话导入:出示摇篮,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小宝宝”,由此可以想到摇篮比较小。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示“的”要读轻声。说说为什么摇篮是祖先的?(标题不应该加书名号)观察图片,说一说原始人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呢?
生1:穿的是树叶、兽皮。
生2:好像非常劳累的样子。
生3:弯着腰走路。和老师一起书空“祖”,补全课题。再动笔在书上书写一次。
3.认读词语:
1)指名小老师领读;提示虫字旁生字“蝈蝈”。
2)自由读两次;
3)拎出生字,开火车认读与领读;
板块二 品读文本
1.听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要求:听准字音,想象画画。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2.导学第一小节:
1)汇报: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齐读: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2)指名读:谁能读出感情来?
3)老师范读: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啊字变音为“na”)
4)圈词:这个原始森林与别处不一样,你找到了哪个词?(一望无边)这么大的摇篮,难怪作者说“真有意思”。
到底有哪些意思呢?
3.读第二小节3.学习第二小节:
1)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都做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2)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觉得哪件最有意思?如果是你,你最想做什么?
齐读“掏野果”,你想摘野果做什么?
板贴指读“掏鹊蛋”,拿出盒子引导学生感受爬到高处掏的感觉。采访学生:你用什么掏的?所以它是什么偏旁?
再指名学生“掏”,把手伸进去拿,这就叫掏。学习生字。观看书写指导视频,学生练习写生字。
3)关注句式“可曾”,说明这些事情都是想象出来的。想象补充句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板块三 迁移仿写
1.想象仿写: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也曾在这里——?
2.汇报交流:
补充短语:赏明月、数星星……(这个活动应前移,为学生搭支架,评价中再激发学生新的创意)表达感受:真有意思
3.回读课文:回忆多么美好
4.仿写小诗:《摇篮》
随文识记“逮”,邀请学生一人扮演绿蝈蝈,一人扮演原始人,表演“逮”。
通过换动词:摘—采 掏—拿 逗—玩,体会用词准确。
写“摘”“掏”,拓展“在生活中还掏过什么东西”。
观察词组结构,都是“动词+事物”,将“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换成相应的词组,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同样结构的词组。
练习说话。
第一小节,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原始森林的“大”——一望无边,拓展 一望无垠,一望无际。再结合“真有意思”,读出原始森林的“有意思”和“一望无际”。
默读二三小节,用横线画出祖先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小组开火车认读词语。
随文识字“蔷薇”,蔷与墙通过偏旁进行区分。
指导朗读二、三小节。
“我想——”在思考,读慢一些。
“可曾”表示猜测,语气上扬。
“?”表示疑问,语气上扬。
红蜻蜓对绿蝈蝈,感受用词。
第四小节,结合整篇文章的结构,指导学习,并与第一小节相对应,“苍苍茫茫”对应“一望无边”。
小组合作,创编诗歌。
总结:课后请大家把诗句补充完整,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