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动词短语,并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片,看到摇篮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图片)生:小宝宝睡在摇篮里。
师:我们小时候就睡在摇篮里,妈妈边摇边唱摇篮曲。
师:今天学习的诗歌题目中也有摇篮,读一读。(生读题)
师:课题中的生字“祖”是个平舌音,你们读得特别准确,再读。
生:祖。师:谁能组个词?
生:祖先。
生:祖国。
生:祖辈。
生:祖父。
师:祖父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叫?
生:祖母。
师:祖先是什么意思?
生:辈分大的人。
生:民族的上代。
师:你怎么知道?
生:查字典。
师:有的小朋友是猜的,他是课前预习就查了字典,真会学习,掌声送给他。
师:陆老师也查了字典,大家读一读“祖先”的意思。(课件出示)
生: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家族的上代,指年代比较久远。
师:比如,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祖母的祖母的祖母,离我们就比较远了。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祖先的摇篮》,你昨天预习时读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生: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生: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生:祖先的摇篮现在还在不在?
师:老师读到课题的时候也有疑问,摇篮是小宝宝睡的,祖先怎么会睡在里面呢?
师:那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其实一读课文就知道了,谁来说说?
生:原始森林。
师:答得非常好,说明你预习时读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板贴“原始森林”)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师:课文在第几页?
生:102、103页。
师:你们翻书的动作非常快,开始读吧。(生自读)
师:我要表扬三位同学,他们刚才边读边拿起笔画记号。刚才陆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谁记得?
生: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师:你们也赶紧拿起笔画出相关句子吧,陆老师提醒大家不止一处。(生自学)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第1小节“那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师:找到这句的小朋友点点头。
生:第4小节“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没找到这句,赶紧圈起来。
师:这两句都是写原始森林就是祖先的摇篮,想读好可不容易,一起读。(生读)
生: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这两句里面藏着个小秘密,它告诉了我们原始森林的特点,谁发现了?
生:苍苍茫茫。
师: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密密麻麻的树木很茂盛。
师:说明原始森林非常大。再读这句。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课文第1小节也告诉我们原始森林很大,自己读一读,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生自学)
师:这次不用老师提醒,很多小朋友都知道拿笔圈画。
生:一望无边。
师:我们一般用它来形容?
生:大海。
生:天空。
生:沙漠。
生:草原。
师:今天我们又知道“一望无边”还可以形容原始森林。
师:原始森林树木枝叶茂盛,浓绿的树荫,遮住了蓝天。所以,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时候,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后面加上了感叹号,他觉得这么大的摇篮太不可思议了,想不想看看?生:想。(放视频)
师:看完你有什么感觉?
生:为什么那么多大树都倒了。
生:小溪叮叮咚咚流着。
师:现在,谁能读出原始森林的大?(生练读)
生: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遮住了蓝天。
师:谁听出来,哪个地方他拉长读了?
生:一望无边。
生:这是多大的摇篮。
师:你把哪个词拉长了?
生:多大。
师:老师也想读了,请你们闭上眼睛,看老师读的时候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范读2、3小节)
生:我看到祖先在摘野果。
生:我看到绿蝈蝈一蹦一跳。
生:我看到祖先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
师:课文之所以让你们有画面感,是因为里面有这些词,一起读一读。生: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师:看来,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中生活得很愉快。
师:这几个词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给一点小小的提示,你来猜猜我想说的是哪个词语?(出示图片)生:采野蔷薇。师:这里面有两个生字“蔷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有草字头。
师:谁知道这两个字为什么是草字头?
生:因为蔷薇是一种植物。
师:其实我们见的很多花里都有草字头。(出示图片)
生:茉莉,芙蓉。
师:为什么诗歌中不写采茉莉、采芙蓉,要写采野蔷薇?
生:悄悄说给你同桌听听。
生:原始森林野蔷薇多。
生:因为前面“逗小松鼠”是四个字,如果“采茉莉、采芙蓉”就对不上了。
师:把掌声送给他,他关注到了作者的写法。
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请来看老师大屏上的资料(出示:野蔷薇喜光,耐半阴,耐寒。生命力强健,对土壤要求不高。)
师:你知道理由了吗?
生:野蔷薇生命力强,可以在原始森林里生存。
师:对,不用有人给它浇水,不用有人给它施肥,它自己照样可以生长。所以,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就把野蔷薇写进去了。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词,仔细看陆老师做动作。谁猜出来了?
生:逮绿蝈蝈。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你是扑上去逮。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词。把“逮”换一个词可以换成什么?
生:扑。生:捉。
生:抓。师:逮就是捉,就是抓。
师:课文中有一个字和“逮”字很像,读一读。
生:逗小松鼠。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松鼠,你想怎么逗它?(出示毛绒玩具)
生:我想摸摸它。(做动作)
生:我想挠它痒痒。(做动作)
师:两个词语我们一起读“逮绿蝈蝈、逗小松鼠”。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走之底,因为祖先“逮”和“逗”都要又跑又跳。
师:最后一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出示鸟窝实物)
生:掏鹊蛋。
师:这里面有个生字“掏”,左边是什么
生:提手旁。
师:因为掏要用到手。
师:这个字下面还有个字“缶”,读一读。(加拼音)
生:缶。
师:最早的缶,指一种容器,口小肚子大。所以,掏指的就是手进到容器里掏东西,比拿东西要难,谁来做做动作。(出示图片,生做动作)
师:我们的祖先掏到鸟蛋,就可以一饱口福了。现在我们可不能掏鸟蛋,要保护小鸟。再读读这个词。
生:掏鹊蛋。
师:我们拍着节奏再读读这些词。(师生拍,同桌拍)
生: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师:这些词回到课文来了,女生读左边,男生读右边。
师:陆老师读着2、3小节,感觉写得有些啰嗦,外婆把它改了一下,你们看行吗?
生:不行。
师:理由呢?
生:“不曾”说明不确定,不确定祖先是否在原始森林做过这些事情。生:“我想”也说明是作者的推测。
师: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就变成真的了,这样可不行。
师:陆老师还查了一段资料。(出示资料,生读)
师:生活在原始森林的祖先比他们还要久远。7000多年前的生活我们能看到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加上“我想、可曾、吗”这些词,说明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再读一读。(师生接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2、3节,还积累了这么多词语,再读读。
生: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师:我们的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做些什么,下节课一起来学习。我们积累了这么多词语,还要学习2、3小节去写一写诗歌。
师:我们来写两个字,“啊”是左中右结构,要写得?
生:紧凑。
师:伸出手跟老师写。(生书空)
师:第二个字“赛”也要写得紧凑,“啊”是横着紧凑,“赛”是竖着紧凑。
师:小朋友在书上写一个,描一个。(写完评价)
总结:请大家课后把生字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