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9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9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5 22: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候课任务
任务一:本周过关任务:罗马建筑特点及代表?苏格拉底思想?
任务二:复习9课内容,背诵下列问题。
兴起的西欧城市的特点、代表?
城市争取自由的手段和取得自治的形式分别是什么?作用和局限性。
城市的居民主要有哪些?早期资产阶级形成的原因?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时间、地位课程内容及其特点?
探究与思考:西欧城市和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上: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导入:观地图,归变化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称霸地中海
罗马帝国
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前10世纪)
(前509年)
(前2世纪)
(前27年)
(395年)
(476年)
那么,东罗马帝国如何发展的呢?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红色小字)疆域?
《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内容、在位皇帝、目的、评价。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灭亡的原因、标志。
拜占庭帝国的存在有何影响?(勾画关键词)
自主先学
要求:带着问题读课本,勾答案,标问题
一、帝国的建立、兴盛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新都。史称拜占庭帝国。后因建立皇帝,都城名字改为君士坦丁堡。
看图(见课本47页),用红笔勾出来疆域,并描述帝国的地理位置,及并说明其强盛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名画解读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创作时间为547年,尺寸264CM*365CM,收藏于意大利拉文那、圣威塔尔教堂。着紫袍的是查士丁尼,手捧金钵向耶稣基督献祭,右面是大主教和两个随从。画面构图是水平一线模式,站立整齐,高低相差不多,肩部水平,脚步站立成八字,仪式感很强,身体拉长,神圣化和宗教化,世俗王权的神圣化。这是为帝国歌功颂德的纪念碑与英雄史诗,是政教合一典型产物。
《蒂奥多拉皇后与侍从》
拜占庭装饰艺术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拜占庭艺术绘画上以镶嵌画最为出色,一般色彩明快,造型整齐,宗教色彩明显。
所谓镶嵌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品种,用许多细小的彩色大理石、金银、珠玉,玻璃,石子拼贴镶嵌而成的画作。即马赛克技术
《罗马民法大全》
名词解释
(时间、国别、皇帝、目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影响)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组成。《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内容),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收集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而成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一世执政时期的法令
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罗马法
◎起源:习惯法
◎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
发展历程
◎形成: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含义: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于罗马;罗马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西方国家的某些司法原则,也源于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
对当时: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有利于调节国家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3、影响
2、律师制度
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是否起诉嫌犯、并对案件作出判决的制度。 (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1、陪审制度
3、不告不理原则(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
中国目前:两审终审制度。
4、一审终审
案件经过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5、一事不再理
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保护人制度”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盎司罚金; 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民法大全》: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法有哪些不足呢?
4、局限性
阶级不平等
男女不平等
皇权至上
二、帝国的灭亡
对比两幅地图(见课本47页、49页),指出疆域变化?结合课本48页最后两段内容,归纳灭亡原因?
外敌入侵;财政枯竭;
不屑于学习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启示: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是英国罗杰·克劳利创作的历史著作。
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战争的发动者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以及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位最高统帅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用白描,或用素描,或施以淡墨,描绘出对垒中的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1、把西方的古典文化传统与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如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给我们的影响?
2、保存了大量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圣索菲亚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