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奠基:思想解放
——开端:革命兴起
——建党:革命领导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标要求】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导入】
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作者沈嘉蔚,创作于1988年。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观察左图,请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共画有16人,你能认出哪几位?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件历史事件?
画面中心是蔡元培,其前后分别是主张旧学的辜鸿铭和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李大钊,这体现出北大怎样的办学理念?
图中象征新文化运动两大主阵地“一校一刊”指的是什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概念理解】新文化运动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指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
“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束缚人思想行为的封建礼节和封建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文化革新运动。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1.旧中国的经济形势
看图表思考:
1914年-1919年“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黄金时代的出现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关系?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①根本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2.旧中国的政治形势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②政治:民初政局混乱,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3.旧中国的思想状况
观看视频思考:
通过观看视频,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思想:民众思想麻木,封建愚昧,社会观念陈旧
鲁迅《药》手绘图“人血馒头”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净不可。” ——陈独秀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4.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
启发民智,培养独立人格,扫除封建旧文化,进行思想文化的革新运动。
二.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概况
阅读教材56-57页的内容,完成表格: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阶级派别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新青年》、北京大学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
民主、科学
陈独秀
胡适
二.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内容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原载于1915年9月15日,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由此《敬告青年》也成为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解放思想,启发民智。
二.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内容
②思想革命: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旧道德——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新道德——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民主、自由、平等、独立等。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二.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内容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7年)
成果:1919年白话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全国涌现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1920年教育部颁布法令,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而改用白话,标志着文学革命的成果已经获得政府的认可。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推动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二.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据统计, 自第5卷第5期至1926年休刊, 《新青年》总共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200余篇,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连花《<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后于1919年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载于《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六号。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三.思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进步性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各地爱国社团和进步刊物涌现,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三.思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2.局限性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
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吴虞: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
【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
历史背景
兴起
历史影响
①政治:民初政局混乱,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②思想:民众思想麻木,封建愚昧,社会观念陈旧;
③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出一定发展;
(1)概况(时间、标志、人物、口号、阵地等)
(2)内容主张
①进步性:思想解放
②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
思想革命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家国情怀】
跨越百年 使命依然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历史归纳:中国近代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
制度
思想
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