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5 22: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入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你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1)概况: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原始社会后期)
(2)代表: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铜容器残片,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1、出现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的青铜器特点有哪些呢?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展繁荣
(1)时间:
商周时期
食器
兵 器
农 具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说明了什么?
工艺高超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展繁荣
(1)时间:
商周时期
(2)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P26)
青铜器怎么来的?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泥范铸造法(P26)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展繁荣
(1)时间:
商周时期
(2)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P26)
(3)铸造技术:
泥范铸造法(P26)
讲授新课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这体现了西周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展繁荣
(1)时间:
商周时期
(2)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P26)
(3)铸造技术:
泥范铸造法(P26)
(4)用途及功能: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P25)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展繁荣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5)代表:

讲授新课
观察和思考
甲骨文记事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P26)
王懿荣(甲骨文
之父):
一片甲骨惊天下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二、甲骨文记事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P27)
4.发现意义(或地位)(P27):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P26)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P26)

观察与思考
讲授新课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P27)
1、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讲授新课
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






象形字
讲授新课



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
会意字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
龟甲、兽骨上
内容十分丰富
最早、体系较完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随堂训练
1.商代后期出土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A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随堂训练
B
高:58.6厘米
重:34.5公斤
商晚期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毛 公 鼎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P49
金文
簋(guǐ)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
兵器
双头龙蜈蚣纹戈
商朝晚期
蛙纹钺


容酒器
觥(gōng)
酒器
谢 谢!